龙盟的晨光带着初春的微凉,洒在刚冒芽的粟田上。山魁蹲在田垄边,手指轻轻拂过嫩绿的粟苗,叶尖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阿石首领,您看这苗出得多齐!” 他抬头朝田埂上的那时喊,语气里满是欢喜,“按水伯教的法子,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没一棵蔫的,比去年的苗壮实多了!”
那时走下田埂,蹲在山魁身边,仔细观察粟苗的根系 —— 扒开表层的土,白色的须根密密麻麻扎进土里,看得出来长势极好。“除草的活儿要跟上,” 他指着苗间刚冒头的杂草说,“让族里的孩子也来帮忙,既能除杂草,还能让他们认认粟苗,知道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
不远处,水伯正带着水泽部落的族人给水稻育秧。育秧田选在河边的低洼处,泥土湿润,还特意铺了一层腐熟的草木灰。水伯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把浮在水面的秧盘拨得整整齐齐:“这秧盘是用芦苇编的,能让秧苗的根扎得稳,等长到三寸高,就能移栽到田里了。”
几个年轻的族人围在旁边,学着水伯的样子整理秧盘。其中一个叫水生的青年,不小心把秧盘弄翻了,几株刚发芽的秧苗掉进水里。他慌得赶紧伸手去捞,水伯却笑着按住他的手:“别急,秧苗还嫩,用手捞容易伤根 —— 拿个竹筛来,慢慢把苗筛上来,再放回新的秧盘里,还能活。”
水生赶紧找来竹筛,按水伯说的方法操作,果然把秧苗完好地救了回来。“谢谢水伯!”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以前没种过水稻,总怕把苗弄坏了,现在跟着您学,心里踏实多了。”
水伯拍了拍他的肩膀:“种庄稼就得细心,多练几次就会了。等移栽的时候,还要教你们怎么分苗、怎么插秧,保证今年的水稻收成比去年好。”
春播的热闹劲儿不仅在龙盟本部,东边的东域分盟也一片忙碌。沙木带着五个黑石部落的青壮,早早来到东域分盟的聚居地 —— 林溪谷旁的一片开阔地,这里要建东域第一个锻造区。断木部落的断山已经带着族人运来十几根硬木,堆在空地旁;石丘部落的石风则指挥族人,用青石砌锻造区的地基。
“沙木哥,这地基砌多高合适?” 石风拿着一块青石,问正在画图纸的沙木。沙木蹲在地上,用炭笔在木板上画了个长方形,标注出高度:“地基要砌两尺高,防止下雨积水泡坏锻炉。青石之间用黄泥和草木灰混合的泥料黏合,这样更结实。”
石风赶紧让族人按沙木说的尺寸砌地基。断山则带着族人,把硬木锯成合适的长度,用来做锻造区的木架。“这铜铁锯真是好用,” 断山一边锯木一边说,“以前用石锯锯这么粗的硬木,得半天时间,现在一个时辰就能锯好,还锯得整齐。”
沙木笑着说:“等锻造区建好了,教你们锻打小工具,以后你们自己就能修锯子、磨斧头,不用再等着龙盟送了。”
可刚开工没多久,就遇到了难题 —— 锻造区需要大量的木炭当燃料,东域分盟的木炭储备不够。断山皱着眉说:“我们部落附近的树木不多,砍了怕影响明年的木材供应,这可怎么办?”
沙木想了想,说:“山族部落住在山林里,木炭多,我们可以跟他们换 —— 你们用硬木换山族的木炭,山族正好需要硬木做农具柄,一举两得。”
断山立刻派族人去山族部落传话。山魁听说后,马上让族人装了五十斤木炭,还特意选了些干透的硬木柄料,让使者一起带回去:“跟断山说,以后缺木炭就跟我们说,我们山林里的树多,木炭管够,只要他们多给点硬木就行。”
当天下午,木炭就运到了东域分盟。断山看着满筐的木炭,高兴地说:“还是龙盟的法子好,互相帮衬着,啥难题都能解决!”
就在东域锻造区如火如荼建设时,竹老从溪谷部落回来了。他刚踏进龙盟广场,就被围了上来 —— 族人们都想知道溪谷部落的木工学得怎么样了。竹老笑着从藤筐里拿出一个小木床模型:“你们看,这是溪谷部落的族人做的,虽然比我们的糙点,但榫卯拼得很严实,能睡人了!”
大家凑过来看,小木床的床架是用桦木做的,床腿和床板之间用榫卯连接,没有用一根绳子,却很结实。“溪谷的族人学得快,” 竹老接着说,“就是做木刨的时候总掌握不好角度,刨出来的木板不够平整。我跟他们说,等东域的锻造区建好了,给他们打几个铁制的刨刃,用着更顺手。”
阿果听了,赶紧找来一块木板,让竹老画下刨刃的样子:“我让沙木在东域锻造区多打几个刨刃,下次给溪谷部落送过去。另外,东域分盟的其他部落也需要学木工,你能不能去东域待几天,集中教他们做工具架和木床?”
竹老爽快地答应:“没问题!等我把溪谷的木工笔记整理好,明天就去东域 —— 让他们都学会木工,以后盖房子、做家具都方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