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的推进和东域的建设都在稳步进行,那时却没闲着 —— 他记着 106 章里说的 “教大家种棉花”,特意找阿果、水伯和林苗,一起商量棉花种植的事。“我之前在南边的部落见过棉花,棉絮能做衣服,比兽皮轻便,” 那时拿出一小包棉种,这是去年跟南边部落交换草药时换来的,“我们得找块适合种棉花的地,试试能不能种成。”
水伯接过棉种,仔细看了看:“棉花喜欢暖和、干燥的地方,不能太潮湿。龙盟西边的坡地,阳光足,土壤也松,适合种棉花。我们可以先开垦两亩地,试试水。”
林苗则担心棉种的发芽率:“我把棉种泡在温水里,每天换一次水,泡三天再种,能提高发芽率。另外,棉花出苗后怕虫,得提前准备点驱虫的草药,比如苦锯齿草,晒干磨成粉,撒在田里能防虫。”
阿果立刻安排:“山魁,你带几个青壮去西边坡地开垦,把土翻松,再施点草木灰当肥料;水伯,你负责改良土壤,把河泥和草木灰混合,铺在田里;林苗,你负责处理棉种,准备驱虫的草药;我来记录种植步骤,以后好推广。”
第二天一早,族人们就去西边坡地开垦。山魁带着青壮,用铜铁锄把地里的石头和杂草清理干净,再用犁把土翻松,田垄做得又宽又平。水伯则带着族人,把河泥和草木灰按比例混合,均匀地铺在田垄上:“河泥有养分,草木灰能防病虫害,这样棉花长得好。”
林苗把泡好的棉种拿出来,分给族人:“每棵棉种之间要隔一尺远,种深半寸就行,太深了不容易发芽。种完后要浇足水,再盖一层薄土,保墒。”
族人们学得认真,有的挖坑,有的放种,有的浇水,分工明确。就连部落里的老人和孩子,也来帮忙盖土 —— 老人说:“要是能种出棉花,冬天就能穿软和的棉衣服了,不用裹着厚重的兽皮了!” 孩子则好奇地问:“棉花长出来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天上的云?”
那时笑着回答:“等棉花开花了,像白色的小喇叭,结出棉桃后,里面的棉絮就像云一样软。到时候让你们都来摘棉絮,做新衣服。”
就在棉花种植启动的同时,石丘部落的石风也带来了好消息 —— 他们采石时发现,龙盟北边的石山有优质的青石,不仅坚硬,还容易切割,适合盖石屋。“我们部落以前盖过石屋,比木屋暖和,还不怕火,” 石风拿着一块青石,对那时说,“龙盟现在的木屋,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我们可以盖几间石屋试试,以后全盟都盖石屋。”
那时听了很高兴:“好!我们先盖一间石屋样板,用来当粮仓 —— 粮食放在石屋里,不怕受潮和虫蛀。你负责采石和砌墙,竹老负责做石屋的木梁,沙木负责打砌墙用的铁制工具,比如铁凿和铁铲。”
石风立刻行动,带着族人去北边石山采石。他们用铁凿在石头上凿出缝隙,再用木楔子塞进去,用力敲击木楔子,石头就整齐地裂开了。“这种方法采石快,还能保证石头的平整,” 石风一边演示一边说,“我们一天能采二十块青石,足够盖石屋的地基了。”
竹老则去山林里选木梁,挑了几根粗壮的松木,用铜铁锯锯成合适的长度,再用木刨把表面刨平整:“石屋的木梁要结实,能承受屋顶的重量。我在木梁的两端凿出凹槽,跟石墙的凸榫对接,不用钉子也能固定。”
沙木在锻造区打了十几把铁凿和铁铲:“砌墙的时候,用铁凿把青石的边缘凿平整,用铁铲把黄泥和草木灰混合的泥料抹在石缝里,这样石墙更结实,不漏风。”
春播、东域建设、棉花种植、石屋建造,龙盟的各项事务都在忙碌而有序地推进。可天有不测风云 —— 就在粟苗长到半尺高、水稻准备移栽的时候,龙盟遇到了干旱,连续十天没下雨,河里的水位下降,水渠里的水流不足,田里的粟苗开始发蔫,水稻的秧苗也长得慢了。
山魁急得睡不着觉,每天都去田里看:“再不下雨,粟苗就要干死了,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沼泽部落的首领沼泽也愁眉苦脸:“水渠里的水不够,水稻移栽后没水浇,根本活不了。我们得想办法引水,不然春播就白忙活了。”
那时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商量解决办法。“我们不能等下雨,得主动引水,” 那时说,“山族部落住在山林里,有泉水,我们可以挖一条水渠,把泉水引到田里;沼泽部落熟悉水性,负责疏通现有的水渠,加深加宽,让水流更顺畅;水泽部落负责打水,用陶瓮把河里的水运到田里,先救急;东域分盟的部落,要是有多余的水,也支援一点过来。”
首领们都同意,立刻行动。山魁带着族人,在山林里找到一处泉水,用铜铁锄挖水渠,把泉水引向龙盟的田地里。泉水虽然不多,但能缓解一部分旱情。沼泽带着族人,把现有的水渠加深加宽,还在水渠旁挖了几个蓄水池,下雨时能存水。水泽部落的族人,用陶瓮和木桶,从河里打水,一趟趟运到田里,给粟苗和秧苗浇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