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长影时刚驱散青林的薄雾,部落的青壮们就扛着工具在储存棚前集合了 —— 阿山手里握着改进过的双齿木锯(昨晚特意磨了锯齿,齿距从 1 指宽调到 2 指宽,说 “锯粗杨木更省力”),巴图背着捆结实的细藤蔓(用来绑木料),阿平拎着两个陶水壶(装着清晨的河水),小禾则攥着杨木板和兽毛笔,板上提前画了 “木料记录栏”:“序号、长度(尺)、粗细(寸)、是否有虫蛀”,每一栏都留了空白,等着填信息。
“昨天值守没出问题吧?” 那时看了眼阿平和老麦,阿平赶紧点头:“后半夜风小了,晒席没动,干燥架上的粟穗摸起来还是干的,没返潮!” 老麦也补充:“我凌晨摸了摸,粟粒搓着散,没霉味,放心去运木料吧。”
一行人沿着渠边往青林走,晨露打湿了裤脚,踩在落叶上 “咔嚓” 响。阿山走在最前,时不时停下来摸一摸路边的杨树干:“选杨木要记三个‘要’:要直不弯、要粗够寸、要无虫蛀 —— 弯的做不了木腿,细的承不住重量,有虫蛀的用不了多久就会断。”
走到青林深处一片开阔地,阿山指着一排杨木兴奋地喊:“就是这儿!上次我来砍木杆时就看好了,这排树长得直,树皮光滑,没看到虫眼。” 他选了最边上一根,用木杆量粗细:“从树皮到树干中心,刚好 6 寸,够粗!再量长度 —— 从树根到分叉处,5 尺长,做粮仓的木腿(2 尺高)和横梁(3 尺长)都够。”
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写:“第 1 根:粗 6 寸,长 5 尺,树皮光滑,无虫眼”,写完还绕着树干走了一圈,学着阿山的样子敲了敲树皮:“阿山哥,敲起来‘咚咚’响,是不是就没空心?” 阿山笑着点头:“对!要是‘空空’响,就是空心的,里面可能有虫,这种树再直也不能要。”
巴图选了旁边一根杨木,刚量完粗细,就发现树皮上有个小孔:“阿山,这棵有虫眼!” 阿山赶紧凑过去看,用手指抠了抠小孔,掏出一点木屑:“还好,只是表面虫眼,没钻到里面 —— 不过保险起见,还是别用了,万一里面藏着虫,建完粮仓虫蛀了木架,粟穗掉下来就麻烦了。” 小禾在记录板上画了个叉:“第 2 根:有表面虫眼,弃用”,旁边还画了个小虫的简笔画,提醒自己以后选树要多注意。
选到第 5 根时,阿山发现这根杨木格外直,长度有 6 尺,粗 7 寸:“这根能做横梁!比别的粗 1 寸,承重力更强,粮仓三层都放满粟穗也不怕压弯。” 他让小禾重点标:“第 5 根:粗 7 寸,长 6 尺,无虫眼,做横梁专用”,还在旁边画了个横梁的示意图。
选好 10 根杨木后,阿山把双齿木锯递给巴图:“试试我改的锯子,齿距宽了,锯的时候要‘一推一拉’,别用蛮力,推的时候发力,拉的时候收劲,这样省力气还快。”
巴图握着锯子,蹲在第 1 根杨木旁,锯口对准离地面 2 尺高的位置(留着树根以后还能发芽):“我先试试!” 他双手握紧锯柄,推的时候身体前倾,拉的时候往后仰,木锯 “沙沙” 响,木屑像碎雪花一样掉下来。刚锯了几下,他就满头大汗:“这 6 寸粗的木头真硬!比之前锯 3 寸的木杆费劲多了。”
岩赶紧过来换班:“我来锯会儿,你歇口气 —— 我们轮流来,别累着。” 岩的力气比巴图小,但动作更稳,锯口始终保持平直。阿山在旁边指导:“锯的时候盯着锯口,别歪了 —— 木腿要直,歪了粮仓会斜,粟穗容易滑下来。”
小禾蹲在旁边记录锯木进度:“第 1 根:巳时初开始锯,巳时中锯完,用时半时辰”,写完还帮着把木屑扫到一边:“这些木屑别浪费,回去可以烧火,还能和泥补储存棚的缝隙。”
锯到第 5 根粗杨木时,大家遇到了难题 —— 这根木头太粗,锯了近一个时辰才锯到一半,锯口处的木屑开始发烫。阿山赶紧让岩停下来:“别锯了!锯口太热会烧坏锯齿,我们先歇会儿,喝点水,换个方向锯。” 他指着木头另一侧:“从这边再开个锯口,两个锯口对着锯,木头更容易断,还能省力气。”
按照阿山的办法,巴图和岩分别在木头两侧锯,没一会儿就听到 “咔嚓” 一声,粗杨木应声倒地。大家都欢呼起来,阿平赶紧用藤蔓把木头捆住:“这根横梁够结实!粮仓三层都靠它了!” 小禾在记录板上补:“第 5 根(横梁专用):双锯口锯断,用时 1 时辰,无空心、无虫蛀”,脸上满是成就感。
锯完 10 根杨木,已经到了短影时,玛姆提着藤筐送来午饭 —— 麦饼和煮野菜,大家坐在树荫下歇晌。那时把青壮分成两组:“搬运组:阿平、岩和两个青壮,负责把木料绑好抬回部落;砍伐组:我、阿山、巴图,再选 2 根备用木料,万一之前的有问题还能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