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用新做的兽毛笔,在杨木板上认真记录:“浇地:已浇 4 块(1 块半浇透),未浇 1 块;粟种:用小筐 5 筐,剩余小筐 1 筐”—— 这次的记录没有横线,而是用简单的符号代替,虽然还不是正规的汉字,但比之前的横线清楚多了,她再也不用怕风蹭掉。
可记录到 “半块浇透的地” 时,她又停住了笔 —— 现在用的符号只能记 “整块”,“半块” 该怎么记?总不能画半个符号吧?她抬头看向那时:“那时哥,‘半块地’怎么记啊?用符号画不出来,以后看的时候会忘的。”
那时蹲下来,看着小禾的木板,又看了看旁边的粟地:“这就是我们要学‘字’的原因 —— 符号只能记简单的‘整’,字却能记‘半’‘多’‘少’,比如‘半’字,能清楚地记‘半块地’‘半筐种’,不管过多久看,都不会忘。”
老麦也走过来,摸着手里的小筐:“我年轻时跟别的部落换粮,就因为‘说不清多少’,用 3 筐麦子换了人家 2 筐粟种,回来才发现人家的筐比我们的大 —— 要是早有‘字’能记清筐的大小、数量,也不会吃亏。”
阿平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今天拿错筐,就是因为没‘字’记‘小筐多大、大筐多大’,以后学了字,把筐的大小写在板上,我肯定不会拿错了!”
族人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 “学字” 很有必要 —— 之前勘察时的木杆数错、记录时的横线蹭掉、现在的筐大小争议、半块地难记,这些问题都能靠 “字” 解决。那时看着大家的期待,心里有了主意:“明天早上,我们都聚在知识墙旁,一起学‘能记清农耕事’的字,从‘1、2、半’开始,学会了,以后不管是浇地、撒种,还是换粮,都能说清、记准!”
小禾紧紧握着手里的兽毛笔,笔杆上的鹿毛还沾着点炭粉,在夕阳下泛着微光。她在木板上试着画了个 “1” 的形状,虽然还不是正规的汉字,但已经比之前的符号清楚多了。“明天我要第一个学!” 她小声说,眼里满是期待 —— 再也不用画横线记混,再也不用怕 “半块地” 记不清,以后部落的农耕事,都能靠这支笔、这些字,记得分明。
夜色渐深,族人们渐渐散去,小禾把兽毛笔和杨木板小心地收进储存棚,旁边放着那包细炭粉。新渠里的水还在轻轻流淌,浇灌着刚补种的粟苗,像是在为明天的 “学字” 铺路 —— 这一章的混乱与尝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从炭条到兽毛笔的工具迭代,从横线到汉字的记录升级,部落的农耕文明,正从 “凭感觉估” 向 “用文字记” 慢慢迈进,为下一章的汉字教学,埋下了充满期待的伏笔。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