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洞穴外的篝火就窜起半人高的火苗,火星在晨雾里明灭。玛姆阿姨蹲在灶前,正往陶罐里添麦粉 —— 她特意多放了些野蜂蜜,揉成麦饼,要给施工的族人补充体力。“阿石,麦饼再等刻钟就能烤好,你们先去准备工具,我随后就到。” 她用木勺搅动罐里的麦糊,香气顺着灶烟飘出去,引得来觅食的麻雀在草棚上叽叽喳喳叫。
那时蹲在篝火旁,最后检查工具袋:阿山改进的木铲(铲头前宽后窄,边缘用燧石加固,木柄缠了三层藤蔓防滑)、新编的坡度绳(每隔十步打一个结,绳头系着小石子方便固定)、备用的杨木支撑柱(截成三尺长,顶端削成斜面,能牢牢插进土里)。他还特意带了块磨石 —— 前几天阿山说木铲刃口容易钝,随时能磨。
“阿石哥,我们准备好了!” 巴图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扛着木铲,身后跟着岩和另外三个青壮,每个人肩上都搭着水壶,腰间别着石镐。阿山也来了,手里捧着一卷芦苇管,管身用黏土密封了接口,旁边跟着小禾和阿果,辅助组的女孩们都提着藤筐,里面装着石料和干草,小禾的筐里还多了个小布包,装着她昨晚编的 “测量绳”(用细藤蔓编的,比部落的主绳短些,却更灵活)。
老麦和阿平早已在取水点等候,地上用石灰粉画了两道平行的白线 —— 这是水渠的边界。“阿石,按你说的,渠宽一尺二,我用石灰粉标好了,就等你们开工。” 老麦手里拿着木杆,杆上刻着 “一尺二” 的记号,这是昨天阿山用藤蔓量好刻的,“就是这石灰粉…… 风一吹就容易淡,等会儿挖的时候得多盯着点。”
那时点点头,召集所有人分工:“巴图哥,你们施工一组先挖坝基,要挖一尺深,把底下的碎石清干净,不然坝会不稳;阿山,你们施工二组跟着挖渠,用坡度绳量着,每走十步就停下来测一次,确保坡是对的;阿果姐,你们辅助组负责递石料和黏土,小禾帮着阿平记录进度,有问题随时喊我。”
施工一组挖坝基时,一开始很顺利。表层的土松软,巴图的木铲一挖就是一大块,土块落在藤筐里,很快就装满了。岩负责把满筐的土运到远处,他力气大,一次能扛两筐,脚步迈得又快,族人们都笑着喊他 “大力士”。可挖了半尺深,巴图的木铲突然 “咚” 的一声撞在硬物上,震得他手臂发麻,木铲刃口都有点卷了。
“妈的!这土怎么这么硬!” 巴图骂了一句,把木铲扔在地上,揉着发麻的胳膊。他蹲下来,用手指敲了敲硬土,声音清脆得像敲石头:“这是‘板结土’,去年冬天冻过,春天又没下雨,比石头还硬!”
族人们都围了过来,看着硬土层,脸上的兴奋渐渐淡了。老麦蹲下来,用石镐试着凿了一下,镐头弹了起来,只留下一道白痕:“以前挖地窖遇到过这种土,得用石镐一点点凿,可太费力气了,我们这几个人,凿到天黑也凿不完半尺深。”
阿山也试着用石镐凿,没凿几下,手心就磨出了红印。他皱着眉看向那时:“阿石哥,有没有别的法子?要是一直凿,今天坝基肯定挖不完,明天就没法通水了。”
那时早就注意到了硬土层 —— 前一天勘察时,他就发现取水点的土色比其他地方深,猜到可能有板结层,只是没想到这么厚。他蹲下来,摸了摸硬土,又看了看旁边的篝火,突然眼睛一亮:“玛姆阿姨,能不能多烧些热水?用热水浇硬土层,让土软化,再用石镐凿,能省力不少。”
玛姆阿姨刚提着麦饼赶到,听到这话,立刻点头:“我这就回去烧!刚好部落里还有三口水罐,能装不少热水。” 她把麦饼递给身边的女孩,转身就往部落跑,脚步快得像一阵风。
没一会儿,玛姆阿姨就带着三个装满热水的陶罐回来。那时教大家把热水均匀地浇在硬土层上,热水渗进土里,发出 “滋滋” 的声响,冒起白雾,还带着淡淡的土腥味。“等半个时辰,让水把土泡软。” 那时用树枝戳了戳土面,土已经有些松动,“现在凿试试,肯定比之前省力。”
巴图拿起石镐,试着凿了一下 —— 镐头轻松凿进土中,一下子就挖起一大块硬土。“真管用!” 他兴奋地喊,手里的动作快了起来,“阿石,你这法子太神了!以前我们遇到硬土,只会硬凿,没想到还能浇热水!”
那时笑着解释:“硬土遇热会松,遇水会软,两样加起来,就好挖多了。” 他还教施工一组 “分段浇水”:把硬土层分成四小块,浇一块凿一块,避免水干了土又变硬。阿山则找了块扁平的石板,把凿下来的硬土块敲碎,铺在坝基边缘:“阿石哥说过,碎土能填缝,等会儿砌坝的时候,用这些碎土混着黏土,坝会更结实。”
解决了硬土层,坝基很快挖好,施工二组开始挖渠。阿山拿着坡度绳,一头交给前面的青壮,自己拿着另一头,每走十步就停下来:“你那边高一点,把绳子往下拉,要让我的布条比你那边低一指。” 青壮调整了位置,阿山又测了一次,确认没问题才继续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