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沁笑了笑:“枫哥哥,别紧张啊,就算易容完美太紧张也还是有破绽的。
叶枫点点头,尽量放松脸部肌肉。此次要去的 “流杯池诗会”,是京城文人世子圈的盛会,每年六月初三在京郊流杯池举办,参会者非富即贵 —— 靖王世子萧景渊、礼部尚书之子李墨、甚至宰相的侄子李存义都会去。叶枫要混进去,一是为了接近萧景渊(传闻他手中有静心苑外围的布防图),二是为了探听宰相近期的动向,而 “易容” 是唯一的办法。
“这次给你变的身份是‘苏枫’,江南来的落魄书生,父亲曾是江南的小官,因得罪宰相被贬,你投奔京城的远房亲戚,偶然得到诗会的帖子。” 小泥人一边说,一边用绢布剪出细小的 “皱纹”,贴在叶枫的眼角,“这样显得你年长些,不像刚及冠的小伙子,不容易引人怀疑。”
叶枫看着镜中的自己 —— 眼角多了细纹,颧骨的轮廓柔和了些,原本锐利的眼神被小泥人用 “淡青色眼影” 压得温和,再换上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腰间系着块普通的玉佩,活脱脱一个带着几分窘迫却不失文雅的江南书生。
“口音呢?” 叶枫试着用江南口音开口,却带着明显的北方腔调,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这样一说话,不就露馅了?”
林沁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颗用甘草泡过的橄榄:“含着这个,说话会软些。我教你几句江南话的常用词,比如‘多谢’要说‘多些’,‘哪里’要说‘啥地方’,你跟着我学。”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西厢房里满是 “咿咿呀呀” 的练习声。叶枫跟着林沁学江南口音,从简单的问候到复杂的诗句,练得口干舌燥;小泥人则在一旁不断纠正,一会儿说 “这句语调太硬”,一会儿说 “那个词咬字不对”,偶尔还会拿出镜子让叶枫看自己的表情,确保 “眼神里有书生的腼腆,没有武者的锐利”。
林母端着茶水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叶枫含着橄榄,憋得脸颊发红,林沁叉着腰,像个严厉的先生。她忍不住笑出声:“看你们这认真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准备科举呢。”
“妈,你来得正好!” “你听听枫哥哥的口音,像不像江南来的?”
叶枫放下橄榄,用刚练熟的江南口音说:“多些你送茶水来,劳烦你了。”
林沁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像!比刚才好多了。不过你要记住,一会儿去诗会,少说话,多听多看,要是遇到有人盘问,就说你父亲是江南的‘苏主簿’,去年被贬到黄州,你是来京城投奔‘表舅’的 —— 表舅的名字我已经帮你想好了,叫‘王承’,是个退休的老秀才,住在城南的巷子里。”
她从袖中拿出一张泛黄的帖子,递给叶枫:“这是望龙门的人好不容易弄到的诗会帖子,上面的名字已经改成‘苏枫’了,你收好了,别弄丢。”
叶枫接过帖子,指尖摩挲着上面的墨迹,心里满是感激:“沁儿,泥泥,这次多亏了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根本进不了诗会。”
“我们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 林沁坐在他身边,轻轻整理了一下他的长衫领口,“诗会的人多眼杂,尤其是宰相的侄子李存义,为人狡诈,你一定要小心。小泥人会在流杯池外的茶桌等着,要是有危险,就用这个信号。” 她说着,递给他一个小小的竹哨,哨身刻着 “林” 字。
小泥人也凑过来,把一个装着易容膏的小瓷瓶塞进叶枫的袖口:“要是易容掉了,就用这个补,记得只涂薄点,别涂太厚了。还有,要是遇到宰相的人,别硬拼,往茶寮跑,我会想办法救你。”
叶枫点点头,把竹哨和瓷瓶收好,站起身:“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
林沁送他到门口,眼神里满是担忧:“万事小心,我在府里等你回来。”
叶枫看着她,心里暖暖的,用力点头:“放心,我会平安回来的。”
出了林府,叶枫按照小泥人说的,先去城南的巷子转了一圈 —— 假装去 “表舅” 家,再从巷子出来,往京郊的流杯池走。一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时不时停下来看路边的店铺,模仿书生 “初到京城” 的好奇模样,遇到卖糖葫芦的小贩,还买了一串,含在嘴里,甜意冲淡了些许紧张。
流杯池在京郊的玉泉山下,池水蜿蜒,岸边种满了柳树,柳树上挂着红色的灯笼,灯笼上写着参会者的名字。池边已经来了不少人,有的穿着锦缎长袍,有的摇着折扇,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诗论画,声音里满是文雅。
叶枫深吸一口气,攥紧手中的帖子,走向入口处的门童。门童穿着青色的劲装,手里拿着个名册,仔细核对每个入场者的帖子和容貌。
“公子请出示帖子。” 门童对叶枫说。
叶枫递过帖子,用江南口音说:“小生苏枫,江南来的,多些小哥通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棋中余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棋中余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