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那堂信息量爆炸的“灵能粒子基础概论”,如同在丙字班新生头顶降下了一场冰雹,砸得大部分人晕头转向,士气肉眼可见地又低靡了几分。
下课铃响,人群如蒙大赦般涌出教室,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和茫然。
“我的天!那都是些什么鬼画符!”走廊上,钱多多揉着太阳穴,一脸痛苦面具,“什么相位同步、场稳态……听得我脑仁疼!感觉比破解我老爹超市收银系统的后台代码还难!”
他哀嚎着,随即又精神一振,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不过,苏砚,你那‘小球滚管子’的比喻……绝了!虽然被王老头批了,但我听着比他那堆公式顺耳多了!有门道!”
苏砚正低头看着个人终端上刚接收的课表,闻言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
课表上,下节课是“基础导引术实践(一)”,地点:第七教学区,丙字专用训练场。
“实践课啊……”钱多多也凑过来看,小胖脸皱成一团,“完了完了,理论都这么要命,实践岂不是更要现原形?我这小身板,导引术?导个螺丝还差不多。”
钱多多唉声叹气,眼珠却滴溜溜乱转,显然已经在琢磨怎么“优化”下午的体验了。
石磊沉默地跟在两人身后,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紧抿的嘴唇和微微绷紧的肩膀,透露出他内心的重视与压力。实践课,尤其是与剑相关的,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下午,第七教学区边缘,丙字专用训练场。
这是一个由冷灰色高强度合金围成的巨大半封闭空间,顶部是模拟天光的柔和光源,地面铺设着吸能减震的特殊材料。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气息和能量残留的微弱臭氧味。
场地一侧墙壁是巨大的能量光幕,实时显示着训练数据和简单的导引术运行示意图。
此刻,二十几名丙字班新生稀稀拉拉地站成几排,气氛比上午的理论课更加凝重。
负责实践课的是一位姓李的助教,三十岁左右,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地扫视着队伍。
李助教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进入主题。“基础导引术,一切修炼的起点!”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其核心,在于引导外界灵能粒子进入体内,冲刷、温养灵枢,初步建立自身灵力循环!动作要领,看光幕!”
光幕上亮起一个人体轮廓图,几条代表灵力运行路径的明亮线条缓缓亮起,勾勒出简单却关键的循环路线。
“双脚微分,与肩同宽!腰背挺直,气沉丹田!双臂自然垂落,掌心微虚,意守指尖!”
李助教一边大声讲解,一边亲自示范,动作标准得像用尺子量过,“意识高度集中!想象指尖如同磁石,吸引空间中游离的灵能粒子,沿着既定路径,引入体内!”
李助教示范完毕,目光扫过全场:“现在,全体都有!按我刚才示范的动作,尝试第一次导引!感受粒子流动!记住,动作是基础,意念是关键!开始!”
训练场内立刻响起一片吸气吐气的声音,夹杂着衣物摩擦的窸窣声。
新生们纷纷摆出姿势,闭目凝神,努力按照光幕图示和李助教的讲解去“吸引”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灵能粒子。
钱多多龇牙咧嘴地摆着姿势,眼睛却偷偷睁开一条缝,瞄着个人终端上一个他自己编写的简陋APP界面,上面有几个跳动的微弱波形。
“灵力探测器……希望这次别又死机……”钱多多小声嘀咕,试图用科技手段辅助感知。
石磊站得最为标准,如同扎根大地的青松。双目紧闭,眉头紧锁,古铜色的脸庞因为过度专注而微微泛红,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放在腿侧的双手紧握成拳,手臂肌肉贲张,仿佛不是在引导能量,而是在和什么无形重物角力。
苏砚也摆好了姿势,他尝试着集中精神,想象指尖的“磁力”。
然而,那种感觉极其微弱,如同在粘稠的胶水里试图捞起一粒微尘,费力且徒劳。
苏砚能清晰地“感觉”到周围空间里确实存在着活跃的灵能粒子,但它们似乎对他这具身体格外“不感冒”,绝大部分粒子碰到他身体表面就滑开了,只有极少数慢悠悠、不情不愿地渗入一丝。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动作!注意动作标准!”李助教严厉的声音在场地内回荡,他来回巡视,不时纠正学生的姿势,“腰背挺直!手臂放松!不要用蛮力!导引是意念引导,不是肌肉发力!那位同学,说你呢!”
李助教指向一个因为用力过猛而身体前倾、姿势变形的学生。
苏砚看着那学生被训得面红耳赤,又看了看自己同样毫无进展的指尖,脑子里突然闪过上午理论课自己画的那个“小球滚管子”模型。
管子太滑(灵枢惰性)……那能不能想办法增加点“摩擦力”?或者……改变一下“力臂”?
一个荒谬又带着点“科学”气息的念头冒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废柴灵枢的兼容性报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废柴灵枢的兼容性报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