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青铜漏刻刚过辰时,观星台密室的烛火已燃尽了三盏灯芯。嬴政铺开的那张羊皮地图边缘卷着毛边,边角处盖着 “始皇帝元年秘藏” 的朱印,是当年吕不韦从赵国质子府搜来的孤本。地图中央用朱砂画着三株怪诞的植物:一株秸秆如矛,顶端结着黄金色的穗子,穗粒饱满得像缀满珍珠;一株藤蔓匍匐在地,根块圆如拳头,表皮带着细密的绒毛;还有一株块茎凹凸不平,埋在土里的部分比露出地面的叶片还要庞大 —— 这正是他昨夜运转地气引龙诀时,丹田气脉指引的方向所对应的作物,李斯称之为 “玉米”“番薯”“土豆”。
“陛下,陈驰的商队已过函谷关三日。” 李斯捧着的竹简上,每一行字都透着谨慎,“他们带了三百匹蜀锦、五百斤黄金,还有伪造的赵国通关文牒,对外宣称是去西域贩卖丝绸。只是随行的农师赵佗忧心忡忡,说西域蛮族茹毛饮血,怕是连粟米都认不全,怎能识得高产作物?”
嬴政指尖划过地图上 “流沙泽” 三个字,那里用墨笔标着密密麻麻的骷髅头,是前朝探险家折戟之处。他想起昨夜气脉异动时,左手掌心浮现的纹路竟与玉米穗的纹路重合,右手掌心则映出番薯根块的轮廓 —— 这绝非臆想,定是天地间某种神秘的呼应。“告诉赵佗,” 他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若见到秸秆高过一人、叶片带锯齿、顶端结穗的植物,哪怕只剩残根,也要连根带土挖回来;见到藤蔓贴地生长、根块紫皮黄心的,就算要与蛮族开战,也得把种苗抢到手。”
李斯刚将旨意誊抄在帛书上,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农官李冰的儿子李二郎捧着一个陶瓮闯进来,瓮口用麻布封着,隐约能闻到一股甜香。这少年脸上还带着跋涉的尘土,甲胄的系带松垮地挂着,显然是一路快马加鞭从蜀郡赶来。“陛下!家父在南中哀牢山发现的‘番薯’,真能亩产十五石!” 他将陶瓮重重放在案上,震得案边的玉圭都跳了一下。
陶瓮打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泥土与蜜糖的香气漫了开来。瓮里铺着湿润的苔藓,十几颗番薯躺在其中,最大的那颗足有婴儿头颅大小,紫褐色的表皮上沾着新鲜的红土,顶端还带着未枯萎的嫩芽。嬴政伸手拿起那颗大番薯,入手沉甸甸的,用匕首切开时,黄澄澄的果肉竟渗出晶莹的汁液,滴在羊皮地图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哀牢山的蛮族说,这东西是山神的恩赐。” 李二郎咽了口唾沫,眼神里满是兴奋,“家父让人蒸煮后试吃,三十个民夫每人吃两个就饱了,比五斤粟米还顶饿。更神的是,丢在石缝里的边角料,十天后竟长出了藤蔓,根本不用精心侍弄!”
嬴政将番薯凑近鼻尖,一股清冽的气息顺着鼻腔涌入丹田,昨夜躁动的地气引龙诀突然平和下来,暖流顺着经脉缓缓游走。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赵国邯郸,那个给过他半块发霉窝头的老妪 —— 若那时有这番薯,她或许就不会冻死在雪夜里。“传旨李冰,” 他声音微哑,“立刻在蜀郡开辟万亩育苗田,用草木灰拌土,行距三尺、株距两尺,让农师们轮流看守,不许虫咬鼠啃。凡参与育苗的农户,每日发两斤精米,秋收后再分十斤番薯作为奖励。”
李二郎刚领旨退下,博士淳于越就带着一群老臣堵在了殿外。为首的老太傅拄着鸠杖,花白的胡须气得发抖:“陛下!《诗经》有云‘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哪有什么埋在土里的主粮?蜀郡送来的怪东西怕是不祥之物,食之恐伤龙体啊!”
嬴政没说话,只是让太监端来刚蒸煮好的番薯。热气腾腾的番薯裂开外皮,露出金黄的果肉,香气飘得满殿都是。淳于越本想闭目拒食,却被身旁的博士偷偷塞了一块,嚼了两口后,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这…… 这竟比稷米还香甜?”
“不仅香甜,还耐贫瘠。” 嬴政拿起一块番薯,走到殿外的空地上,用匕首挖了个浅坑,将番薯的边角料埋进去,再盖上薄土,“三日之后,你们来看它是否发芽。若能发芽,就说明天意让它滋养万民;若不能,朕自会焚毁所有种苗。”
三日后的清晨,那处埋着番薯边角料的地方果然冒出了翠绿的嫩芽,叶片卷成小筒,顶着晶莹的露珠。老太傅捧着嫩芽老泪纵横,当场跪在地上:“陛下圣明!此乃天降祥瑞,臣愿牵头研究种植之法!”
就在咸阳城为番薯沸腾时,陈驰的商队正在西域的流沙泽边缘与蛮族周旋。这支伪装成赵商的队伍里,暗卫们腰里藏着短弩,农师赵佗则背着装满粟米的皮囊 —— 按嬴政的吩咐,遇到蛮族就用粟米换作物情报。当他们在昆仑山脚下的部落见到玉米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那秸秆足有两丈高,顶端的穗子垂着红须,剥开苞叶,金黄的颗粒像玉米粒串成的瀑布。
“这叫‘金禾’,是天神赐给我们的粮食。” 部落首领摩挲着玉米穗,不肯松手。陈驰示意暗卫解开驮马的布袋,蜀锦在阳光下泛着流光:“我们用十匹锦缎换十穗金禾,再让你们的人带我们去采种苗,这袋粟米也归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铸运天秦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铸运天秦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