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曾对武媚感叹:“皇后端庄,却过于刻板;淑妃娇媚,却失之浅薄。唯有你,既能懂朕的心事,又能为朕分忧。”武媚听后,只是温柔地依偎在他怀中,轻声说:“陛下是真龙天子,臣妾只愿做陛下身边的一株小草,为陛下遮风挡雨,不敢有其他奢求。”这番话既满足了李治的虚荣心,又让他觉得武媚温顺无害。但暗地里,武媚早已开始布局。她利用李治对她的宠爱,不断搜集萧淑妃的“过错”——比如萧淑妃因不满李治宠爱武媚,私下抱怨,被武媚安插在她身边的宫女听到,汇报给李治;又比如萧淑妃为儿子李素节谋求更高的爵位,被武媚巧妙地透露给王皇后,借王皇后之口,在朝堂上引发非议。
很快,萧淑妃失宠,被李治贬为庶人,囚禁在冷宫之中。解决了萧淑妃,武媚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王皇后。但王皇后出身关陇贵族集团,背后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支持,想要扳倒她,绝非易事。武媚知道,必须找到一个足以让李治下定决心废后的理由。永徽五年,武媚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成了她计划中的关键一步。
一日,王皇后前来探望武媚的女儿,因喜爱这个粉嫩的婴儿,便抱在怀里逗弄了一会儿。王皇后离开后,武媚看着熟睡的女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她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当李治前来探望时,武媚故作欢喜地掀开被子,却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女儿早已没了气息。李治惊怒交加,询问左右,宫人都说只有王皇后来过。武媚跪在李治面前,泪如雨下,却只说:“皇后娘娘素来端庄,定是臣妾哪里做得不好,惹娘娘生气,才连累了女儿……”这番话看似在为皇后辩解,实则将所有嫌疑都指向了王皇后。李治本就对王皇后无子且过于依赖外戚不满,此事一出,他彻底动了废后的心思。
废后之事,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无大过,废后会动摇国本;而许敬宗、李义府等中层官员,因长期受到长孙无忌等人的压制,想要借此机会攀附武媚和李治,纷纷表示“废立皇后是陛下的家事,朝臣无需干涉”。双方争论不休,李治陷入了两难。此时,武媚亲自出面,暗中联络许敬宗等人,让他们在朝堂上不断施压,同时,她向李治进言,称长孙无忌等人“倚老卖老,轻视皇权”,若不打压,恐生后患。
为了争取手握兵权的李积(即徐茂公)的支持,李治特意单独召见他,询问他对废后的看法。李积深知帝王心思,回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这句话彻底坚定了李治的决心。永徽六年十月,李治下诏,废黜王皇后和萧淑妃,将她们囚禁在别院;十一月,册立武媚为皇后。当武媚身着皇后的祎衣,在太极殿接受百官朝拜时,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低头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眼神冰冷而坚定。她知道,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旧贵族势力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成为皇后之后,武媚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深知,后宫的权力终究依附于帝王,唯有走向朝堂,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此时的李治,因身体孱弱,时常头晕目眩,无法长时间处理朝政。武媚便以“辅佐陛下”为名,开始参与政务。她极具政治天赋,处理起奏章来条理清晰,往往能抓住要害,提出精准的建议。李治对她愈发信任,甚至在朝堂上,允许她坐在珠帘之后,与自己一同听政。史书称此为“二圣临朝”,大唐的权力中心,悄然变成了帝后二人共同执掌。
武媚参与朝政后,首先着手打击的,便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她知道,这些元老重臣是她掌权路上最大的障碍。显庆四年,武媚指使许敬宗等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起初并不相信,但在许敬宗等人的不断构陷和武媚的旁敲侧击下,他最终下令,将长孙无忌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不久后,长孙无忌在流放之地自缢身亡。褚遂良、韩瑗等支持长孙无忌的大臣,也相继被罢官、流放。至此,关陇贵族集团一蹶不振,武媚彻底清除了朝堂上的反对势力。
与此同时,武媚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她大力提拔那些出身寒门、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的官员,如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大唐的栋梁之臣。她还改革科举制度,首创“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又开设“武举”,选拔军事人才,为大唐的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她的权力,也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武媚展现出了不输男性帝王的魄力。她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劝农桑,薄赋役”的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大唐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人口也从贞观年间的三百万户,增长到永徽年间的三百八十万户。在边疆问题上,她派大将薛仁贵平定高句丽,收复辽东失地;又派遣军队击败西突厥,巩固了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大唐的疆域,在她的治理下,达到了鼎盛时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