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的长安,梧桐叶在初秋的风里簌簌飘落,铺满了大司马杨坚府邸的青石甬道。十六岁的杨丽华身着翟衣,头戴金步摇,在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走出内堂,迎向前来迎亲的太子仪仗。彼时的她尚不知,这场由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指婚的婚事,将把她的一生与两个王朝的兴衰紧紧捆绑,成为权力棋局中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是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凭借军功封随国公,手握重兵;母亲独孤伽罗,则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第七女,与北周皇室有着盘根错节的亲缘关系。这样的家世,注定了杨丽华无法拥有寻常女子的婚嫁自由。武帝选中她为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既有拉拢杨坚势力、稳固储君地位的考量,也暗含着对这位功高震主的权臣的暗中制衡。
大婚当日,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太子宇文赟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绛红色朝服,腰间悬挂玉剑,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桀骜。当他牵着杨丽华的手踏上太极殿的丹陛,接受百官朝贺时,杨丽华清晰地感受到身旁少年掌心的微凉——那不是紧张,而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疏离。她低下头,看着裙摆上绣着的鸾鸟图案,默默告诉自己:从今往后,她是北周太子妃,需恪守妇道,为家族、为夫君维系好这份关乎权力的婚姻。
东宫的生活,远比杨丽华想象中复杂。太子宇文赟自幼被武帝严苛管教,性格乖戾叛逆,对父亲安排的婚事本就心存抵触。新婚之夜后,他常常流连于东宫的歌舞坊,或是与亲信侍卫纵马打猎,对杨丽华始终保持着礼貌却冷淡的距离。杨丽华从不抱怨,每日清晨准时到太子宫的内殿晨昏定省,将东宫的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亲自监督宫人缝制冬衣,为宇文赟准备合口味的膳食,甚至在他醉酒晚归时,守在殿外备好醒酒汤。
这份温顺与隐忍,渐渐打动了宇文赟。一次,宇文赟因酒后失言被武帝责罚,禁足东宫三月。那段日子里,杨丽华每日陪伴在他身边,为他研墨铺纸,陪他诵读史书,偶尔还会弹一曲《清心引》,缓解他的烦躁。宇文赟看着灯下女子安静的侧脸,忽然握住她的手说:“丽华,唯有你待我真心。”那一刻,杨丽华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她以为,这场始于权力的婚姻,或许能开出真情的花。
然而,这样的温情并未持续太久。武帝宇文邕病逝后,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登基后的宇文赟仿佛挣脱了枷锁,彻底暴露了荒淫残暴的本性。他无视礼法,在服丧期间便广选美女充实后宫,甚至将武帝的妃嫔也纳为己有。杨丽华虽被册封为皇后,却发现自己要与四位女子共享夫君——宣帝一口气册封了五位皇后,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五位皇后并立,在历史上堪称奇闻。每次朝会,五位皇后身着同样规格的朝服,并排站在宣帝身侧,接受百官朝拜。杨丽华作为正宫皇后,始终保持着端庄得体,从不与其他皇后争风吃醋。她知道,自己的地位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维系着杨家的安危。父亲杨坚此时已晋升为上柱国、大司马,权势日盛,宣帝对他猜忌渐深,多次借故试探。杨丽华必须谨言慎行,成为缓和君臣矛盾的缓冲带。
宣帝对杨丽华的“顺从”既满意又不满。他曾故意在宴会上刁难她,命她为宠妃献舞,杨丽华以“皇后之尊,不可轻舞”为由婉拒。宣帝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将她打入冷宫,扬言要废黜其皇后之位。宫人吓得瑟瑟发抖,劝杨丽华服软求饶,她却神色平静地说:“妾身为皇后,当守礼仪,岂能因陛下一时之怒而失却体统?”
消息传到杨家,独孤伽罗心急如焚,亲自入宫跪在宣帝面前请罪,额头磕得鲜血直流。宣帝见独孤伽罗如此,又念及杨丽华平日并无过错,且杨坚手握兵权,不宜过分逼迫,最终才赦免了杨丽华,将她接出冷宫。经此一事,杨丽华更加清楚,自己的命运始终与家族、与皇权紧密相连,所谓的“皇后之尊”,不过是权力博弈中的一层薄纱。
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宣帝宇文赟登基仅一年,便厌倦了朝政的繁琐,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将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阐(杨丽华所生之子),自称“天元皇帝”,退居后宫享乐。宇文阐即位,是为北周静帝,尊杨丽华为皇太后,由杨坚等人辅政。
此时的宣帝沉迷酒色,身体日渐衰弱,却愈发猜忌杨坚。他曾召杨坚入宫,暗中嘱咐侍卫:“若杨坚神色有异,立即斩杀。”杨坚入宫后,深知此行凶险,始终面色平静,言行举止毫无破绽,才得以全身而退。杨丽华得知此事后,彻夜难眠。她既担心父亲的安危,又忧虑年幼的儿子能否坐稳皇位——宣帝的猜忌、宗室的觊觎、朝臣的野心,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整个北周王朝笼罩在危机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