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陈太建三年(571年),建康城(今南京)的台城宫苑里,传来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陈宣帝陈顼的第十四个女儿降生,宫中上下都称她为“十四公主”。彼时的陈朝,虽偏安江南,却正值一段相对安定的时光。宣帝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建康城一派歌舞升平,秦淮河畔画舫凌波,台城宫内更是珠翠环绕,暖意融融。
十四公主的母亲施姬,是宣帝后宫中一位温婉贤淑的妃嫔。虽非出身顶级门阀,却因知书达理、性情柔和,深得宣帝几分怜惜。小公主自小在施姬身边长大,眉眼继承了母亲的清丽,又带着皇家血脉特有的矜贵。宣帝对这个幼女十分疼爱,虽不及对嫡长子陈叔宝(后来的陈后主)那般看重,却也时常将她抱在膝头,亲自教她认读简单的诗文。
在母亲的教导下,小公主自幼便习得一手好书法,尤其擅长隶书,笔下的字迹娟秀中带着几分灵动。她还精通音律,能弹一手绝妙的箜篌,琴弦拨动时,旋律或清越如泉,或婉转如诉,常常引得宫中人驻足聆听。闲暇时,施姬会带着她在宫苑的花园中散步,教她辨认各种花草,讲述古圣先贤的故事。小公主最爱在暮春时节,看园内满树的海棠盛放,风吹过,落英缤纷,如同漫天飞舞的粉色云霞。
那时的她,是真正的金枝玉叶,不知人间疾苦,更不懂家国兴亡的沉重。宫墙之外的纷争,似乎与她毫无关联。她的世界里,只有母亲温柔的怀抱、父皇慈爱的笑容,以及宫人们恭敬的问候。她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延续下去,如同秦淮河的流水,平静而悠长。
随着年龄渐长,小公主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十三四岁时,已是容色倾城,气质如兰。她不喜宫中过于喧闹的宴饮,更偏爱在自己的宫殿里,伴着一盏清灯,静静阅读古籍。施姬看着女儿这般模样,既欣慰又隐隐担忧。在这深宫之中,过于沉静或许并非好事,但她也只能叮嘱女儿,凡事谨言慎行,莫要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小公主似懂非懂地点头,她虽不谙世事,却也能感受到宫中无形的规矩与束缚。只是那时的她,尚未意识到,这份束缚不过是命运的前奏。一场席卷江南的风暴,正在北方悄然酝酿,即将彻底打碎她平静无忧的生活。
陈太建十四年(582年),宣帝驾崩,嫡长子陈叔宝即位,是为陈后主。这位新皇帝,虽不乏文才,却耽于享乐,无心朝政。他即位后,大兴土木,建造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高阁,与张贵妃、孔贵嫔等妃嫔终日流连其中,饮酒作乐,吟诗作赋。朝堂之上,奸佞当道,贤臣被贬,陈朝的国势日渐衰落。
此时的北方,北周已被隋朝取代。隋文帝杨坚雄才大略,一心想要统一南北,结束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他积极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隋朝的国力日益强盛。开皇八年(588年),杨坚以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率领五十一万大军,兵分八路,大举南下伐陈。
消息传到建康,陈后主却依旧沉迷于酒色之中,不以为然。他认为长江天堑,足以阻挡隋军,甚至荒唐地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朝中大臣虽有担忧,却也无力改变现状。
十四公主(此时已被封为宁远公主)从宫中的议论和母亲日渐凝重的神色中,感受到了一丝不安。她曾问施姬:“母亲,外面说隋军要来,是真的吗?”施姬只能强作镇定,抚摸着她的头说:“公主莫怕,有陛下和将士们在,定会守住建康的。”可话虽如此,施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忧虑。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军趁陈朝君臣欢度春节之际,悄然渡过长江。陈军久疏战阵,不堪一击,隋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兵临建康城下。城内人心惶惶,陈后主这才慌了神,却早已无计可施。不久,隋军攻破建康城,直捣台城宫苑。
那天,台城宫内一片混乱。宫女和太监们四处逃窜,哭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宁远公主正和母亲施姬待在殿内,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殿门被猛地推开,几名身着铠甲、手持兵刃的隋军士兵闯了进来。施姬下意识地将女儿护在身后,身体不住地颤抖。
宁远公主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袖,心中充满了恐惧。她看到平日里熟悉的宫殿,此刻变得一片狼藉,地上散落着破碎的瓷器和画卷。她看到宫中的侍卫们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她还看到,父皇的灵位被推倒在地,落满了灰尘。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国破了,家亡了。
不久,隋军将陈朝的皇室成员集中起来,准备押往隋朝的都城大兴城(今西安)。临行前,宁远公主最后看了一眼建康城。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已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秦淮河的流水依旧,却再也听不到往日的丝竹之声;台城宫苑的花草依旧,却再也见不到昔日的欢声笑语。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