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承圣三年(554年),江陵城破,梁元帝萧绎被西魏大军俘虏,延续百年的萧梁王朝分崩离析。十年后,在残破的西梁皇宫里,一场特殊的占卜正在进行——湘东王萧岿看着刚降生的女儿,眉头紧蹙。按照江南习俗,此女生于二月,被视为不祥,萧岿无奈之下,只得将她寄养在舅舅张轲家中。
张轲虽是皇亲,却早已家道中落,萧氏女在清贫中长大,不仅要操持家务,还要跟着舅父读书识字。不同于深宫娇养的公主,她见过市井百姓的柴米油盐,也尝过寄人篱下的酸甜苦辣,这份独特的经历,让她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沉稳与聪慧。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为次子晋王杨广选妃,目光投向了偏安一隅的西梁。西梁诸王侯之女纷纷占卜,却皆与杨广八字不合,直到有人想起了寄养在外的萧氏女。当使臣带着占卜工具来到张轲家中时,只见一身粗布衣裙的萧氏女从容行礼,举止间不见丝毫局促。占卜结果一出,使臣惊喜不已——此女命格竟与晋王“天作之合”。
这一年,萧氏女刚满15岁,坐着华丽的宫车离开江陵,前往长安。途经长江时,江面上突然出现一群金色的鲤鱼,紧随船尾,两岸百姓皆称“祥瑞之兆”。萧氏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故乡,心中既有对未来的忐忑,也藏着一丝对命运的期待。她不会想到,这场看似偶然的联姻,将把她卷入大隋王朝的权力漩涡,开启一段跨越四朝的传奇人生。
抵达长安后,萧氏被册封为晋王妃。初次见到杨广时,她便感受到这位晋王的与众不同——他虽年少,却气度不凡,言谈间既有皇子的威仪,又带着几分刻意的谦和。彼时的杨广,虽封王开府,却并非太子,长兄杨勇早已被立为储君,且得到母亲独孤皇后的偏爱。
萧氏深知,自己的命运早已与杨广紧密相连。她凭借在民间习得的察言观色之能,很快摸透了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喜好。独孤皇后素来厌恶朝臣宠妾灭妻,萧氏便主动与杨广保持“琴瑟和鸣”的姿态,从不争风吃醋;隋文帝崇尚节俭,她便带头缩减晋王府的用度,衣着朴素,饮食简单。
一次,隋文帝与独孤皇后驾临晋王府,见府中侍女皆穿粗布衣裳,餐具多为陶制,萧氏亲自下厨,奉上几道家常小菜,席间还不时劝杨广“勤勉政务,勿耽享乐”。隋文帝龙颜大悦,对左右感叹:“晋王夫妇,真乃吾家楷模!”独孤皇后更是拉着萧氏的手,赞不绝口,将她视为“贤内助”的典范。
杨广深知,要夺取太子之位,仅凭表面功夫远远不够。他暗中联络大臣,培植势力,而萧氏则利用自己“贤妃”的形象,在后宫为他周旋。每当独孤皇后向她询问诸子近况时,萧氏总是巧妙地夸赞杨广“孝顺勤勉”,同时不动声色地提及杨勇“耽于声色,疏于礼制”。她从不直接诋毁杨勇,却总能用看似无意的话语,动摇独孤皇后对太子的信任。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萧氏随之成为太子妃。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之争中,萧氏始终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她不争不抢,却以柔克刚,用智慧为杨广铺就了通往皇权的道路。有人说她工于心计,可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她若不步步为营,又怎能在深宫中立足?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萧氏被册封为皇后,时年37岁。站在洛阳宫的殿宇之下,看着百官朝拜,萧氏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充满了忧虑。她深知杨广的雄心壮志,也清楚他性格中的好大喜功。
隋炀帝登基后,立刻开始了一系列浩大的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每项工程都征调数十万民夫,百姓苦不堪言。萧氏多次劝诫,希望他能减轻徭役,与民休息,可杨广却总是笑着说:“皇后放心,朕此举乃是为了大隋千秋万代。”
为了彰显大隋的强盛,隋炀帝还频繁出巡,每次出巡都耗费巨资,仪仗绵延数十里。大业元年(605年),杨广首次南巡,乘坐的龙舟高达四层,数十艘彩船紧随其后,萧氏陪同前往。沿途百姓被迫为船队提供物资,不少人家因此倾家荡产。萧氏看着两岸饥寒交迫的百姓,忍不住对杨广说:“陛下,百姓已不堪重负,若再如此,恐生祸乱。”杨广却不耐烦地挥手:“妇人之见!朕统御天下,当让四方臣服,区区劳役,何足挂齿?”
除了大兴土木,隋炀帝还一心想征服高句丽,先后三次发动战争。大业八年(612年),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百万大军损失惨重,尸横遍野。消息传回洛阳,萧氏彻夜未眠,她亲手写下一封谏书,言辞恳切地劝杨广“罢兵休战,安抚民心”。杨广看过谏书后,虽未发怒,却将其束之高阁,依旧筹备着第二次征伐。
萧氏知道,自己已无法阻止杨广的脚步。她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听着宫外百姓的怨声载道,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她开始闭门礼佛,每日诵经祈福,既是为大隋江山祈祷,也是为自己寻求一丝慰藉。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想起在江陵的清贫岁月,那时虽无富贵,却有安稳,而如今身处高位,却如履薄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