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四年(公元 199 年),庐江郡的秋日来得格外早。枯黄的芦苇在濡须水边摇曳,风里裹着淡淡的硝烟味 —— 孙策的大军已在郡城外围徘徊半月,城内的步氏族人,心都悬在半空。
步练师站在自家宅院的二楼窗前,手里攥着一方素色绢帕,目光越过矮墙望向远方。她年方十四,眉眼间还带着少女的青涩,却已见惯了乱世的无常。父亲步玑曾是庐江太守刘勋麾下的功曹,三年前随刘勋归附孙策,本以为能换得一方安稳,可如今孙策与庐江本地士族的摩擦渐起,步家的处境也愈发微妙。
“练师,快收拾东西!” 母亲吴氏的声音带着颤抖,将几件首饰和衣物塞进布囊,“你兄长刚从城外回来,说孙讨逆将军的部下已开始清查士族宅邸,咱们得先去京口投奔你叔父步骘!”
步练师心中一紧。叔父步骘早年避乱江东,如今在孙策麾下任主记,是步家在江东唯一的依靠。她匆匆将绢帕叠好放进囊里,那是她十岁时父亲教她绣的莲花,如今成了乱世中唯一的念想。
夜色渐深,步家一行趁着月色悄悄出了城。街道上静得可怕,只有巡逻士兵的甲叶碰撞声偶尔传来。行至濡须渡口时,突然一阵马蹄声疾驰而来,为首的士兵举着火把大喝:“站住!深夜出城,可有通行文书?”
吴氏吓得脸色发白,步练师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兵爷,民女一家是步主记步骘的族人,因家中遭了贼患,特去京口投奔叔父。” 她声音清亮,眼神坦荡,没有半分慌乱。
士兵闻言愣了愣,步骘在军中颇有声望,他们不敢轻易得罪。为首的小校沉吟片刻,挥了挥手:“既是步主记的族人,便快些上船吧,天亮前必须离开庐江地界。”
小船在濡须江上颠簸,步练师望着渐渐远去的庐江城楼,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她不知道,这次离别,不仅是与故乡的诀别,更是她命运转折的开端 —— 江东的风云,正等着这位乱世红颜登场。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京口。
步练师已在叔父步骘家中住了半年。她褪去了初到江东时的怯懦,每日跟着母亲学习女红,偶尔也帮叔父整理文书。京口作为江东的军事重镇,往来的将士络绎不绝,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孙策遇刺、孙权继业的消息。
这日清晨,步练师带着侍女青禾去集市买丝线。刚走到布店门口,就见一群士兵簇拥着一位少年将军骑马而来。那将军约莫十九岁,身着银甲,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一股少年英气,却又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 正是刚继承江东基业的孙权。
人群纷纷退到路边行礼,步练师也拉着青禾站到一旁。孙权的目光扫过人群,在看到步练师时忽然顿住。彼时的步练师穿着淡绿色襦裙,发髻上插着一支素银簪,阳光洒在她脸上,映得肌肤胜雪,一双杏眼清澈如水。
孙权勒住马缰绳,问身旁的侍从:“那女子是谁家的姑娘?”
侍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立刻回道:“回将军,像是主记步骘的侄女,庐江步氏的女儿。”
孙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再多问,策马离去。可那一眼,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步练师,只当是寻常的权贵经过,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 她怎会想到,这位江东的新主人,将是改变她一生的人。
几日后,步骘接到通知,要带家眷参加孙权在府中举办的宴会,宴请的都是江东的文臣武将及士族子弟。吴氏特意为步练师准备了一件藕荷色锦裙,又给她戴上了一支赤金镶红宝石的发钗,叮嘱道:“今日宴会上贵人众多,你要谨言慎行,莫要失了礼数。”
宴会设在孙权府邸的前厅,烛火通明,丝竹悦耳。步练师跟着叔父婶母坐在角落,安静地吃着点心,偶尔抬头望向主位。孙权正与张昭、周瑜等人谈论政事,目光却时不时往她这边瞟。
酒过三巡,周瑜提议让各家女眷献艺助兴。轮到步练师时,她有些紧张,却还是起身行礼:“民女不善歌舞,愿为诸位弹奏一曲《幽兰》。”
侍女取来古琴,步练师端坐琴前,指尖轻拨琴弦。悠扬的琴声缓缓流淌,如空谷幽兰般清雅,瞬间压过了厅中的喧闹。孙权放下酒杯,目光紧紧锁住她 ——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仿佛给她镀上了一层光晕,美得让人心颤。
一曲终了,满座皆惊。张昭抚须笑道:“步主记好福气,侄女不仅貌美,琴艺更是一绝!”
孙权笑着点头,目光落在步练师身上,语气温和:“步姑娘琴艺高超,不知可愿留在府中,教府中侍女弹琴?”
步骘心中一动,立刻起身回道:“蒙将军厚爱,是小女的荣幸。”
步练师抬头看向孙权,正好对上他炽热的目光,脸颊瞬间泛红。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 她将踏入吴宫,卷入江东的权力漩涡,也将与这位乱世枭雄,开启一段跨越数十年的深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