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后,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宫,正式将步练师纳入后宫。此时的步练师已二十三岁,褪去了少女的青涩,多了几分成熟的温婉。
孙权对步练师的宠爱,在后宫中无人能及。他特意在吴宫西侧修建了一座 “揽月轩”,轩外种满了步练师最爱的桂树,轩内的摆设更是极尽奢华 —— 墙上挂着西域进贡的织锦,桌上摆着越窑的青瓷,就连她日常用的梳子,都是象牙雕刻而成。
可步练师从未恃宠而骄。她深知后宫之中,伴君如伴虎,若太过张扬,定会引来祸患。每日清晨,她都会亲自去给孙权的母亲吴夫人请安,陪吴夫人说话解闷;对待其他妃嫔,她也总是和和气气,从不争风吃醋。
当时后宫中,徐夫人出身江东望族,资历最深,对步练师的受宠颇为不满,时常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有一次,徐夫人故意在宴会上打翻酒杯,将酒洒在步练师的裙角,讥讽道:“步妹妹真是好福气,穿的裙子都是上好的云锦,不像我,只能穿些粗布衣裳。”
众人都以为步练师会生气,可她却只是淡淡一笑,拿起绢帕擦拭裙角:“徐姐姐说笑了,姐姐的衣裳是吴夫人亲自赏赐的蜀锦,比我的云锦贵重多了。再说,衣裳好坏不重要,只要能为将军分忧,便是最好的。”
这番话既给了徐夫人台阶下,又暗合了孙权 “以国事为重” 的心思。在场的大臣夫人都称赞步练师贤淑,孙权也对她更加满意 —— 他要的,不仅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妃嫔,更是一位能为他打理后宫、不让他分心的贤内助。
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步练师生下长女孙鲁班,两年后又生下次女孙鲁育。有了女儿后,她的地位更加稳固,孙权几乎每日都会去揽月轩,陪她和女儿吃饭、玩耍。
一日,孙权处理完政事,来到揽月轩时,正看到步练师在教孙鲁班读书。孙鲁班才三岁,握着毛笔在纸上乱涂乱画,步练师耐心地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教她写 “仁” 字。
孙权走上前,从背后轻轻抱住步练师,在她耳边低语:“有你在,我便安心。”步练师靠在他怀里,心中满是暖意:“将军是江东之主,应以天下为重,莫要为后宫琐事分心。”
孙权轻叹一声:“世人都只知我要争霸天下,却不知,有你和孩子们在,这天下才有意义。”
彼时的吴宫,岁月静好。步练师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可她不知道,随着孙权势力的壮大,立后之事渐渐提上日程,后宫的平静,即将被打破。
黄武元年(公元 222 年),孙权称吴王,建立吴国,立后之事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按照礼制,皇后应从出身名门、有子嗣的妃嫔中挑选。当时后宫中,有资格竞争后位的有两人:一是徐夫人,出身江东徐氏,是孙权的原配夫人,育有长子孙登;二是步练师,出身庐江步氏,虽无皇子,但深得孙权宠爱,育有两位公主。
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以张昭为首的老臣支持徐夫人,认为她出身名门、资历深厚,且长子孙登已被立为太子,立徐夫人为后名正言顺;而以周瑜之子周循为首的年轻大臣则支持步练师,认为她贤淑温婉,深得吴王宠爱,更能胜任皇后之位。
朝堂上争论不休,后宫中的气氛也愈发紧张。徐夫人多次在孙权面前哭诉,说步练师 “狐媚惑主”,还让太子孙登去劝说孙权立自己为后。
步练师得知后,却异常平静。她没有去孙权面前辩解,也没有对徐夫人采取任何报复手段,只是像往常一样打理后宫、教育女儿。
有一次,孙权问她:“大臣们都在为立后之事争论,你怎么看?”
步练师放下手中的针线,抬头看向孙权,眼神坦诚:“臣妾出身庐江步氏,虽与叔父步骘同族,但论家世,不及徐夫人的江东徐氏;论子嗣,臣妾只有两位公主,不及徐夫人有太子殿下。若将军立徐夫人为后,臣妾定会尽心辅佐,绝无半句怨言。”
孙权闻言,心中感慨不已。他知道,步练师并非不想要后位,只是她不愿因后位之争让他为难,更不愿看到江东士族分裂。相比之下,徐夫人的斤斤计较,更显步练师的大气。
可孙权心中,早已将步练师视为皇后的不二人选。他知道,徐夫人虽出身名门,但性格强势,若立她为后,定会干预朝政,甚至影响太子孙登;而步练师温婉贤淑,既能打理好后宫,又不会插手政事,是最合适的皇后人选。
为了平息争论,孙权决定暂缓立后之事。他对大臣们说:“后位乃国之根本,需慎重考虑。如今吴国初立,当以稳定为重,立后之事暂且搁置。”
大臣们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反驳。徐夫人得知后,气得卧床不起,从此对步练师更加怨恨。而步练师,依旧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她知道,孙权的心中自有一杆秤,她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