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郭女王还利用自己在府中的影响力,协调府中各个方面的关系,让曹丕能够专心于争夺世子之位,没有后顾之忧。她常常在曹丕感到疲惫或迷茫时,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为他分析局势,帮他树立信心。在郭女王的辅佐下,曹丕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一些不足,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处理事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激烈。曹操在两个儿子之间犹豫不决,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曹植身边的谋士,如杨修等人,也频频为曹植出谋划策,试图帮助曹植夺取世子之位。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郭女王再次展现出了她过人的智谋,成为了曹丕夺嫡之路上的重要助力。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都前往送行。曹植当场作了一篇辞藻华丽的文章,赞美曹操的功德,引得在场众人纷纷称赞,曹操也十分高兴。曹丕见状,心中十分焦虑,他知道自己在文采方面不如曹植,若此时不能有所表现,必然会在曹操心中失分。就在曹丕不知所措之际,郭女王悄悄来到他身边,对他说:“世子不必忧虑,只需在父王面前表现出不舍与担忧之情,用真诚打动父王即可。”
曹丕听后,恍然大悟。在曹操即将启程时,曹丕没有像曹植那样发表华丽的辞藻,而是走到曹操面前,泪流满面,紧紧握住曹操的手,叮嘱曹操在外要保重身体,早日凯旋。曹操见曹丕如此孝顺、真诚,心中十分感动,对曹丕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相比之下,曹植的华丽文章虽然精彩,但却显得有些刻意,反而不如曹丕的真诚更能打动曹操。这次事件,让曹丕在与曹植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还有一次,曹操想要考察曹丕和曹植处理政务的能力,便交给他们一项紧急的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曹植接到任务后,在杨修的帮助下,很快便制定出了详细的方案,并迅速完成了任务。曹丕得知后,心中十分着急,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必然会让曹操失望。就在这时,郭女王为曹丕出了一个主意,她建议曹丕不要急于制定方案,而是先去了解任务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意见,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曹丕按照郭女王的建议,先深入了解了任务的细节,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才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虽然曹丕完成任务的时间比曹植稍晚,但他的方案更加周全、合理,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曹操认为,曹丕处理政务更加稳重、谨慎,更适合继承自己的事业。
在郭女王的不断辅佐下,曹丕在争夺世子之位的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上风。而曹植则因为性格张扬,加上杨修等人的一些不当行为,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最终,在公元 217 年,曹操正式立曹丕为世子,曹丕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而这其中,郭女王功不可没。曹丕成为世子后,对郭女王更加宠爱和信任,郭女王在曹丕府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公元 220 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王朝,定都洛阳,曹丕成为曹魏的第一位皇帝,史称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开始册封后宫嫔妃,郭女王因为在曹丕夺嫡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又深得曹丕的宠爱,被封为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
当时,曹丕的后宫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便是甄宓。甄宓原本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攻破邺城后,曹丕见甄宓容貌绝美,便将她纳入府中,对她十分宠爱。甄宓不仅容貌出众,还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为曹丕生下了儿子曹叡(即后来的魏明帝)和女儿东乡公主。在曹丕成为世子之前,甄宓一直是曹丕最宠爱的女人,地位也十分稳固。
曹丕登基后,关于立谁为皇后的问题,成为了朝中大臣和后宫关注的焦点。按照常理来说,甄宓入宫时间早,为曹丕生下了子女,又有着出众的容貌和品德,是皇后的热门人选。朝中许多大臣也纷纷上书,建议曹丕立甄宓为皇后。然而,此时的曹丕,心中却更倾向于立郭女王为皇后。一方面,郭女王在他夺嫡过程中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共同的经历;另一方面,郭女王聪慧过人,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能够在朝政上为他提供帮助。
甄宓见曹丕迟迟不立自己为皇后,反而对郭女王愈发宠爱,心中十分不满。她开始抱怨曹丕,甚至在背后说一些怨恨的话语。这些话语很快便传到了曹丕的耳中,曹丕本就因为甄宓与曹植之间的一些流言蜚语(据说甄宓与曹植之间有着一段暧昧的关系,曹植的《洛神赋》便是为甄宓所作)而对甄宓有所猜忌,听到这些抱怨后,更是怒不可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