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堂的学业,便在林昊这般清晰的擘画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每日清晨,学堂内便会响起朗朗的读书声,那是“文苑” 的时辰。
负责此道的戏志才,虽年纪不大,却自有一番严师风范。
他并不苛求学子们立刻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儒,而是务实地从最常用的数百字教起。
学子们跟着他一笔一划地描摹,从自己的姓名,到日常器物,再到简单的军令文书。算学则更是实用,无论是计算粮秣分配,还是清点箭矢数目,都需用到那看似枯燥的加减乘除。
最令一些学子头疼的,反倒是辨认地图。戏志才将绘有山川河流、城邑道路的简图悬挂于壁,耐心讲解如何辨识方位、估算距离。
“日后尔等或许要领一队人马行事,若连路都认不清,岂不贻误大事?”他常常这般告诫。这文苑之课,旨在为这些或许出身草莽的学子,扎下文明的根须,开启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午后,学堂的气氛便为之一变,弥漫起淡淡的药草清香。这里是“杏林” 的天地。
济世堂派来的几位医师,虽非华佗那般神医,却个个经验老道。他们并不讲授深奥的医理,而是直接将学子们带到学堂后的药圃,指着那些看似寻常的草木:“此乃三七,止血圣药;那是车前草,可利水解热…”
学子们需亲手触摸,辨认气味,牢记于心。回到屋内,便是练习包扎、正骨、煎药。时有学子手忙脚乱,将同伴裹成了粽子,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但在医师严肃的纠正下,很快又变得一丝不苟。
林昊的要求很简单:“我不求你们能起死回生,但求战场上身边同袍受伤时,你们不至于束手无策,能多救回一条命,便是功德无量。”这杏林之课,传授的是救死扶伤的仁心与实技。
而当日的重头戏,往往在傍晚的“演武场” 。
此时,执教鞭者便换成了林昊本人。他褪去长衫,换上一身利落的劲装,立于校场点将台上。他并不空谈玄妙的兵法,而是从最基础的“闻鼓而进,鸣金而退”教起。
学子们被编成小队,反复演练着最简单的方阵、圆阵,理解何为前锋,何为侧翼,何为殿后。
“阵型非是死物!乃是为了将你们的力量凝聚一处,而非一盘散沙!”林昊的声音在校场上空回荡,他时常亲自下场,纠正学子们的动作,讲解每一个位置的重要性。
“今日你们在此操练的,他日或能于战场之上救你们自己,乃至全军之性命!”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挥汗如雨的少年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这演武之课,锤炼的是纪律、协同与最基础的杀伐生存之道。
文苑、杏林、演武——三管齐下,便是明德堂为这些种子学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三个月后的考核,并非终点,而将是他们真正踏上专属道路的起点。
这次考核的目的并非淘汰,而是“因材施教”:
在文苑上展现出过人天赋和浓厚兴趣的,将被重点往谋士、文书、后勤管理方向培养,学习更深的筹算、谋略、政务处理。
在杏林课上表现突出、心细手巧的,将被推荐至济世堂进行更深入的医学学习,朝着专业医师的方向发展。
在演武课上表现出领导潜质、对排兵布阵有独特理解的,将由林昊和军中将领进行重点指导,朝着基层指挥官的方向锤炼。
林昊深知,一年的时间,想要培养出运筹帷幄的军师、妙手回春的神医或者独当一面的大将,是绝无可能的。但他的目标非常务实且明确:用最高效的方式,批量培养出能立即投入使用的、素质远超普通农民的基层骨干。
这些具备了识字算数能力、懂得基本医疗救护、明白基础战术阵型的学子,一旦下放到军队或地方,立刻就能成为什长、伍长、随军医官…他们将成为连接上层决策与底层执行的坚实桥梁,极大地提升黄巾军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这几个月,林昊的生活节奏变得异常规律,甚至有些单调,但他却乐在其中,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之中。
他原本就是游戏主播出身,深谙如何调动学生情绪,加之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得他的兵法课绝非照本宣科。讲解基础阵型时,他能信手拈来,将“长平之战”赵括的纸上谈兵与“背水一战”韩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对比分析;
谈到情报重要性,便会引出“官渡之战”曹操奇袭乌巢的经典案例。他讲述得绘声绘色,仿佛亲身经历,不仅将战术思想剖析得清晰透彻,更将那些历史名将的抉择、心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当然,这里面的主人公名称,林昊会用路人甲乙丙丁来代替)。
课堂上的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透过先生的讲述,亲身参与了那一场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宏大战役。私下里,学子们甚至搞了个“最受欢迎先生”的评选,结果毫无悬念——林昊以断层式的优势夺得魁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