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年元月,林昊从昨夜的狂欢和宿醉中缓缓睁开眼睛。不知不觉也在这年代经历了两年,随后调开属性面板,查看自己一年来的收获
【年龄:18】
【统率:75】
【武力:65】
【智力:83】
【政治:68】
【魅力:86】
武将:典韦,太史慈,波才,马元义,周仓。
谋士:荀彧,郭嘉,戏志才
医官:阿昌,阿兰
亲兵:200人
精兵:800人
黄巾兵士:3400人
黑云寨山贼(改造中):2100人
根据地:阳翟县,黑云岭
站在府邸的窗边,林昊在心中默默盘算着自己如今的家底:阳翟一县之地,虽不算富甲天下,却也民生安泰,库有余粮;黑云寨这个心腹大患已除,反而变成了由典韦坐镇、马元义辅助的前沿军事堡垒,扼守要道;
麾下文武,既有荀彧、郭嘉、戏志才这等王佐之才、鬼谋之士,也有太史慈、典韦、波才、周仓这等勇冠三军的猛将;更有正在稳步发展的工坊、医馆以及即将开学的明德堂…
这份基业,放眼当今颍川乃至整个豫州,在地方豪强和起义军中,都绝对算得上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足以傲视许多群雄了。
然而,林昊的眉头却并未完全舒展。
他深知,若要将目标放得更加长远——无论是试图挽救那即将陷入更大混乱、注定悲剧收场的黄巾起义,还是更进一步的那个不可轻易宣之于口的野心——颠覆这早已腐朽却仍根深蒂固的汉室江山。
自己手中的这点力量,无论是顶尖人才的数量质量,还是军队的规模与装备,都显得太过单薄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他低声感叹了一句,将目光从窗外收回。
如今,阳翟内部的运转已逐渐步入正轨:工坊在波才的监管下,正按部就班地锻造着急需的军械;
城内日常的政务,有“偷懒不得已被抓壮丁”的郭嘉看着,基本无需他过多操心;
春耕和水利等农事,也有荀彧临走前安排好的专人负责跟进。
思来想去,眼下最重要,也最值得他亲自投入精力的大事,便只剩下——“明德堂…”林昊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这才是未来真正的根基所在。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周仓和戏志才说道:“准备一下,我们前往学堂。开学在即,诸多事宜需最后敲定,我也该在那里坐镇了。”
“是,先生!”周仓洪声应道,立刻去安排车马护卫。
戏志才也笑着拱手:“志才早已期盼多时了。学堂初开,百事待兴,正需主公亲自定夺风气。”
不多时,林昊便带着周仓和戏志才,离开了处理政务的县衙,踏上了前往明德堂的路。他将工作的重心,正式转向了这所寄托着他未来希望的学堂。那里,即将迎来它的第一批学子,也即将播下第一批希望的种子。
----------------------------------------
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刚过,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年节的喜庆,但明德堂内已然一切就绪,焕然一新。林昊借鉴了后世大学的诸多元素,亲自制定了详细的学堂纪律、校训(如“明德格物,知行合一”)、课程表、甚至包括统一的伙食标准和宿舍管理条例,力求为这些学子提供一个相对公平、规范且高效的学习环境。
戏志才快步走来,对着正在最后巡视学堂的林昊抱拳道:“主公,一应事务均已安排妥当,名册核对无误。明日,第一批遴选出的五十余名学子将统一入学。”
林昊满意地点点头,补充道:“很好。记住,入学时统一发放学习用品——纸笔、算筹、基础教材,以及两套换洗的四季衣物。在这里,无论他们之前是寒门子弟,还是略有家资,亦或是孤苦流民,皆一视同仁。明德堂内,只论才学品德,不论出身贵贱。”
“是!志才明白!”戏志才郑重应下。
很快,便到了开学当天。五十余名年纪在十二岁到十八岁不等的少年少女,带着好奇、忐忑、期待等复杂的情绪,在太史慈及其麾下兵士的护送下,安全抵达了位于城郊、环境清幽的明德堂。
“主公,学子已全部安全带到,共计五十三人,无一遗漏。”太史慈上前复命,英武的身姿和沉稳的气质让不少学子偷偷侧目。
林昊迎上前,真诚道:“辛苦子义了。阳翟城的守备和新兵的操练,接下来还要多劳你费心。”
“此乃慈分内之事,主公放心。”太史慈抱拳,并不多言,随即干脆利落地转身,率领兵士返回阳翟,将舞台留给了林昊和这些未来的种子。
空旷的前庭广场上,五十三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高台。林昊深吸一口气,步上临时搭建的木台,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尚显稚嫩却充满可塑性的面孔。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遍全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