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
拖着有些酸软的身体,张衍志回到了宿舍。
王圆和高肃也已经起身,正在洗漱。
“衍志,你这一大早跑哪儿去了?”
王圆一边用布巾擦脸,一边含糊地问道:
“我们还以为你去茅房了呢。”
张衍志活动了一下依旧有些发颤的手臂,苦笑道:
“去校场活动了一下筋骨。”
高肃眼尖,注意到他额角未干的汗迹和略显疲惫的神情,以及那不自觉揉捏胳膊的动作,诧异道:
“你去校场?”
“还练得出汗了?”
“你这伤还没好利索呢,可别逞强。”
“无妨,只是做些舒缓的恢复动作。”
“顺便……跟韩教头学了下射箭的基础。”
张衍志解释道。
“射箭?”
王圆瞪大了眼睛,凑过来说道:
“你找那个冷面阎王学射箭?”
“他没把你训斥一顿赶回来?”
张衍志想起韩教头那言简意赅却句句到位的指导,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韩教头只是话少,教得却很认真。”
赵健此时也端着水盆进来,听闻此事,也啧啧称奇。
四人一同洗漱完毕,便前往书院食堂用了早饭。
简单的清粥小菜,馒头咸蛋,却因腹中饥饿而显得格外香甜。
饭后,四人便来到了他们所属的斋舍。
此时斋舍内已经坐了大半学子,气氛与往日有些不同。
考中的如王圆、高肃等人,眉宇间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气。
而落榜的则大多沉默寡言,或强颜欢笑,气氛略显沉闷。
不多时。
教授他们经义的陈先生拿着一卷书,缓步走了进来。
陈先生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温和中透着睿智。
他走到讲案后,并未立刻开始讲课。
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学子,轻轻叹了口气,开口道:
“今日课前,先与诸位说两句此次院试之事。”
斋舍内,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学子都抬起头,目光聚焦在陈先生身上。
陈先生语气平和,带着勉励与惋惜,说道:
“本院甲字叁号斋舍,此番共有三十二名学子应试。”
“得中者九人。”
说着,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张衍志、王圆、高肃等几人身上,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继续道:
“其中,张衍志更是不负众望,连中三元,夺得案首,为我斋舍,为我书院大增光彩!”
“王圆、高肃等几位同学,亦表现不俗,顺利进学。”
“老夫在此,恭喜你们!”
斋舍内,响起一阵掌声。
尤其是考中的几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张衍志几人连忙起身,向陈先生和同窗们拱手致意。
陈先生抬手虚按,示意他们坐下。
随即,目光转向那些落榜的学子,语气变得更加温和恳切说道:
“至于此番暂未如愿的同学,老夫希望你们莫要气馁,更莫要妄自菲薄。”
“科举一途,本就艰辛,一次失利,并非终局。”
“当效仿古人,卧薪尝胆,查漏补缺,潜心向学。”
“望你们收拾心情,来年再战,老夫相信,其中必有后来居上者!”
他这番话情真意切,让不少原本神情沮丧的学子抬起了头,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勉励完毕。
陈先生神色一正,进入了正题,说道:
“好了,前事已毕,当思来者。”
“今日,我们便来仔细析讲此番院试的题目。”
“望诸位,无论中与未中,皆能从中有所得,明晰得失,以利前行。”
他转身,在身后的木板上,用端正的楷书写下了两道题目:
“《四书》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孟子》题:‘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笔落,斋舍内众学子的神色都认真起来。
尤其是那些落榜的,更是凝神屏息,准备仔细聆听。
陈先生指着第一题,缓缓道:
“此题出自《论语·述而》,乃是孔子对颜回所言,赞其与自己一般,能够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此八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儒家出处进退之大智慧,亦是君子立身处世之根本准则。”
“诸位在做此题时,需阐发何谓‘行’,何谓‘藏’,二者之关系,以及何以惟孔子与颜渊能臻此境……”
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将这道题目的精髓、破题的关键、论述的层次一一剖析开来。
听得众学子时而恍然大悟,时而若有所思。
讲解完《四书》题,陈先生又转向《孟子》题,说道:
“此题出自《孟子·尽心下》。”
“‘梓匠轮舆’指木工,“规矩”是法则、方法,“巧”则是超越法则的巧妙、神韵。”
“孟子此言,意在说明,技艺、道理的法则可以传授,但其中的精妙、创造性,却需个人自己去体悟、磨练,无法直接给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