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扫过众人,问道:
“此题关键在于辨析‘规矩’与‘巧’之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为学、为政乃至修身之道。”
“当时,可有哪位同学,对此题感悟颇深?”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张衍志身上,温和一笑道:
“衍志,你既是案首,不妨起来与诸位同窗分享一下。”
“你对此题的理解,以及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直至收束,是如何构思的?”
一时间。
所有目光都再次聚焦在张衍志身上。
有好奇,有期待,也有审视。
张衍志并无怯场。
他站起身,先向陈先生行了一礼,然后转向同窗们。
略一沉吟,便清晰地说道:
“回先生,学生当时见此题,首先想到的便是为学之道。”
“先生传授章句经义,此乃‘规矩’;然若要融会贯通,乃至阐发新意,形成自家见解,则需个人之‘巧思’与‘笃行’。”
他声音平稳,条理分明道:
“故而,学生破题便点明,‘夫教者授其法,而悟者在其人。’ 紧接着承题阐述,规矩是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若只知墨守成规,则失却活力,难有大成。”
“正如匠人依规矩可制器,然欲成巧匠,则需于心领神会、熟能生巧处下功夫。”
“在起讲部分,学生由技艺引申至圣贤之道,指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理。”
“而后入手,结合自身体会,论述为学当在遵循师法的同时,更需独立思考,潜心体悟……”
他将自己当时在考场上如何审题、立意、布局,层层推进,最终完成文章的思路,娓娓道来。
虽未背诵全文,但其中关键的论点、引用的典故、以及最后收束时升华到的“规矩与巧,相得益彰,乃成大道”的境界,都让在座学子,包括陈先生在内,听得频频点头。
尤其是那些在此题上栽了跟头或发挥不佳的学子,更是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待张衍志说完,陈先生抚掌赞叹:
“好!”
“析题精准,论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技入道,最后归于修身治学之根本!”
“衍志此文能得案首,实非侥幸。”
他看向其他学子,说道:
“诸位可听明白了?”
“做文章,尤其是经义文章,绝非简单默写经义,更需有此等清晰的思路与独到的见解,于规矩中见巧思,方是上乘之作。”
“是。”
斋舍内,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和议论声。
王圆和高肃更是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腰板。
张衍志谦逊地躬身,说道:
“学生浅见,还请先生与诸位同窗指正。”
陈先生满意地让他坐下,继续讲解起题目中的其他要点和易错之处……
喜欢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