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结束后。
悬而未决的等待最是磨人。
在斋舍里枯坐对答案除了徒增焦虑,别无他用。
就在这略显沉闷焦灼的气氛中,第二天,赵健提出了一个想法,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将这几期《弘文月报》和《小舍旬刊》的账本摊在桌上,说道:
“几位兄台。”
“咱们的报纸如今在府城算是立住了脚跟,每月进项稳定,这是好事。”
“但……我一个人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他指着账本上一项项开支和事务,继续道:
“雕版、印刷、对接纸商、核对文稿、组织发售、还要留意市面上的动向……”
“尤其是旬刊,半月一期,时效性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长此以往,我怕耽误了报纸的质量,也影响我自身的学业。”
王圆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赵兄,辛苦你了!”
“咱们的报社能起来,你当居首功!”
高肃也点头,说道:
“确实。”
“事务繁杂,一人难以兼顾。”
张衍志看着赵健眼下的青黑,知道他所言非虚,便问道:
“赵兄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赵健深吸一口气,显然已思虑成熟,当即说道:
“我想,咱们是不是该把报社的架子真正搭起来了?”
“不能在斋舍里小打小闹了,我提议,在书院附近租一处小院,作为报社固定的办公场地。”
“然后,聘请两三位家境贫寒、做事踏实、字迹工整的同窗来做帮工,处理日常的誊抄、校对、发行等琐碎事务。”
“ 如此,我便可专注于内容把控,雕版监督和对外联络,几位兄台也能更专注于供稿和把握大方向。”
“咱们的报社,才能真正走上正轨,长远发展。”
此言一出。
斋舍内安静了片刻。
王圆第一个兴奋起来,说道:
“妙啊!”
“那咱们也有自己的‘衙门’了!”
“以后约稿,谈事也有个正经地方!我赞成!”
高肃沉吟道:
“租院落、请人手,这花费可不小。”
“虽然报社目前有些盈余,但,需得仔细核算,莫要入不敷出。”
张衍志想了想,说道:
“赵兄此议甚好。”
“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是报社壮大的必由之路。”
“集中办公,效率更高,聘请贫寒学子,既解决了我们的人手问题,也能帮衬同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至于花费……”
他看向赵健,问道:
“账上银钱可够?”
赵健显然早有准备,立马说道:
“我核算过。”
“咱们目前净存约有八十两。”
“租赁一处僻静小院,年租大概在二十至三十两之间。”
“聘请帮工,可按月支付酬劳,每人每月一两至二两银子,视负责事务多寡而定。”
“初期先请两人,加上笔墨纸砚等日常开销,我们的积蓄足以支撑一年有余。”
“只要报纸销量稳住,后续进项足以覆盖这些开销。”
听到具体数字,高肃也放下心来,点头道:
“若账目清晰,支撑得起,我也觉得此事可行。”
“好!”
张衍志一锤定音,当即道:
“既然大家都同意,事不宜迟。”
“趁着如今院试放榜前有空闲,我们下午便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可!”
……
随后。
下午,四人便行动起来。
书院附近巷弄众多,多有民宅小院出租。
他们并没有去找牙行,一是为了省下中介费用,二是想亲自看看环境。
连续看了几处,都不太满意。
不是位置太过临街,喧闹不堪,就是院落破败,光线昏暗,要么就是房东要价太高。
“这处倒是不临街,可这屋顶……下雨天怕是得当心漏雨。”
王圆指着一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瓦房嘀咕道。
“方才那处要价三十五两一年,也太黑了!”
高肃也对之前的报价耿耿于怀。
就在几人有些气馁时,在一条名为“竹篁巷”的僻静小巷尽头,他们看到了一处贴着“吉房出租”红纸的小院。
院门虚掩,敲了敲门,一位看起来颇为和气的老人家走了出来。
听闻是弘文书院的学子想租院子做“学问社”,老人很是热情。
小院不大,但,很规整。
一进院子,正面是三间青瓦房,中间是堂屋,左右各一间厢房。
东厢房稍大,光线充足,西厢房略小,但也可用。
院中有一小片空地,还有一口水井,角落种着一丛翠竹,环境颇为清幽。
“这院子原是我儿子住的。”
“他今年中了举,去省城书院进学了,空着也是空着。”
老人家介绍道:
“几位相公是读书人,老朽也不多要。”
“一年租金二十四两银子,按年付清即可。”
“只望,诸位能爱惜房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