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徐荣率领的两万五千大军,对河南尹境内的匪患进行了拉网式的清剿。战果……颇为尴尬。偌大的河南尹,历经董卓迁徙、李傕郭汜蹂躏、匪患肆虐,早已十室九空,荒芜不堪。徐荣大军来回梳了几遍,剿灭的所谓“匪寇”多是些活不下去、几十人聚在一起抢点吃食的流民团伙,真正的悍匪少之又少。
最终清点下来,整个河南尹境内,接收到的流民和俘虏的“匪患”加起来,竟只有可怜的两万余人,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男子,老弱妇孺极少——残酷的乱世早已替大自然做了一轮筛选。看着这份报告,就连徐荣这等见惯了生死的宿将,也不禁对着一望无际的荒芜田野长长叹息了一声:“昔年一百七十万口……煌煌帝乡,竟至于斯……”
叹息归叹息,活还得干。徐荣接到了贾诩的密令和天子的旨意,立刻分派兵力,开始配合史涣营建那座规模庞大的“超级农械监”。砍伐树木、平整土地、修建围墙和工棚……巨大的工地日夜不休,渐渐有了雏形。
而贾诩本人,也迎来了明面上的升迁——天子下旨,任命贾诩为河南尹,总揽河南尹民政,负责筹备修复洛阳旧都,协助荀彧流民迁徙,为天子将来东归做准备!
这道旨意合情合理,河南尹如今就是个烂摊子,正需要贾诩这种“能干”又“得罪了世家”的官员去收拾。谁也说不出什么。而贾诩正好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将长安剩余的大部分工匠和打造好的工具、以及部分曲辕犁的图纸,浩浩荡荡地运往河南尹。美其名曰:为重建洛阳、恢复生产做准备!而随着兖州的大量流民涌入,也加快了贾诩的暗探的扩张,在这个动乱的年代,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道德在这一个年代都失去了意义。
徐荣的大军也分出了一部分人手,开始进行修复洛阳的先期工作,比如清理废墟、修筑道路。一方面是为天子东归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用这种繁重但相对“安全”的体力活,来进一步磨一磨那些收编来的西凉降兵的性子,磨合队伍。
说到整编降兵,无论是徐荣这边,还是远在陕县的黄忠那边,都并非一帆风顺。
总有些习惯了散漫抢劫、不服管教的兵痞,无法适应严格的军纪和艰苦的训练(或劳作),试图闹事、逃跑,甚至有小股规模的哗变。
但徐荣和黄忠是什么人?那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老将,治军极严!
徐荣对付哗变者,手段干脆利落。直接将为首闹事的几十人揪出来,当着全军的面,以违抗军令、煽动叛乱之罪,全部斩首!人头挂在校场旗杆上示众三日!参与闹事者,一律重打三十军棍,打完后扔进“苦役营”,去修城墙、挖水渠,累到没力气胡思乱想为止。
黄忠那边更是直接。一群西凉老兵油子仗着资格老,不服空降来的老将管束,聚众饮酒,拒不出操。黄忠得知后,单人匹马闯入其营房,宝雕弓连珠箭发,直接将带头闹事的几个军官射翻在地!随后他带来的部下迅速控制局面,所有参与闹事者,不论缘由,一律按军法处置,砍头的砍头,鞭笞的鞭笞,毫不容情!
几番铁血手段下来,刺头被拔除,杀鸡儆猴的效果显着。剩下的降兵们终于彻底老实了。他们意识到,这位新主公和以前的董卓、牛辅完全不同,军纪就是铁律,触之即死!再加上朝廷确实按时发放粮饷,比跟着董卓时朝不保夕强多了,只不过是训练苦一点,慢慢地,军心也就安定下来。毕竟,大多数普通士兵所求的,也不过是一条活路和一份安稳,即使是这样,西凉的降兵仍需操练磨合,反倒是李傕郭汜带的亲信彻底回归了野性。
喜欢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