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的指尖刚触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邀请函,办公桌上那枚由祖父亲手绘制的艾脉守护符突然泛起微光。朱砂勾边的符纸微微发烫,赤金色的纹路如活物般顺着符面游走,竟与祖父医案中 “五运六气图” 的脉络渐渐重合。
符面中央浮现出一行小字:“岁火太过,民病血溢、目赤,需以火魂艾配五运灸法调和”。字迹消散的瞬间,窗外突然刮起一阵热风,明明是初春,却带着盛夏的燥热。林墨望着被风掀起的窗帘,心中泛起层层涟漪。这诡异的现象,与邀请函上提到的全国性中医研讨会,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三天前。那天,林墨正在整理祖父遗留下来的医案,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方言辞恳切,邀请林墨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医研讨会,并特别提到,希望他能分享祖父独创的五运灸法。
“林医生,我们了解到,您祖父的五运灸法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着显着成效。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中医专家,我们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中医技法。” 工作人员的话,让林墨陷入了沉思。
五运灸法,是祖父毕生的心血。它以五运六气学说为基础,结合艾灸疗法,通过精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达到调和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然而,随着祖父的离世,这项技法也逐渐被世人遗忘。如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邀请,仿佛是一个契机,一个让五运灸法重见天日的契机。
但林墨心中却充满了犹豫。一方面,他深知五运灸法的价值,希望能将祖父的心血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无法完美诠释这项复杂的技法。毕竟,祖父在世时,曾多次告诫他,五运灸法需对五运六气有着深刻的理解,稍有不慎,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就在林墨犹豫不决时,桌上的艾脉守护符突然有了反应。这枚守护符,是林墨从小佩戴的。祖父说,它能护佑佩戴者平安,还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此刻,守护符的异常,似乎在告诉林墨,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窗外的热风越刮越猛,林墨起身关上窗户。当他再次回到桌前,目光落在邀请函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印章鲜红夺目,仿佛在诉说着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性。林墨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邀请函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墨全身心投入到准备工作中。他重新研读祖父的医案,反复练习五运灸法,力求在研讨会上展现出这项技法的精髓。然而,随着研讨会的临近,林墨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
他开始频繁地流鼻血,眼睛也时常感到干涩、红肿。这些症状,与艾脉守护符上显示的 “岁火太过,民病血溢、目赤” 如出一辙。林墨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身体的警告,更是一种考验。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调和,又如何去治愈他人?
林墨指尖抚过泛黄医案上祖父苍劲的字迹,窗外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瓦,在宣纸上洇开淡淡的水渍。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七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左肋下的隐痛如同盘踞的毒蛇,时而蛰伏,时而噬咬,随着月圆之夜的临近,疼痛愈发剧烈。镜中自己的面色愈发苍白,眼底浮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青灰,像是被岁月侵蚀的古画,失了鲜活的颜色。
祖父留下的医案在案头翻开,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半片干枯的艾叶,叶脉间的褐色纹路如同古老的图腾。林墨将这半片艾叶贴在鼻端轻嗅,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端午,祖父带着他在老宅后的药圃里晾晒艾草。那时的阳光温暖而绵长,祖父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他的头顶,语重心长地说:“墨儿,这艾草看似寻常,却是医家的珍宝。每一株草药都有自己的性子,要懂得尊重它们,才能让它们为医所用。”
如今,祖父的教诲犹在耳畔,而他却在这深夜里,独自面对病痛的折磨。五运灸法,这门传承了林家数百年的秘术,此刻在他眼前渐渐清晰。祖父曾说,五运灸法讲究天人合一,需顺应天时地利,选用最契合的药材,方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而火魂艾,正是这五运灸法中不可或缺的一味关键药材。
林墨起身,踱步到书房的木架前。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数百个贴着古朴标签的瓷罐,每一个瓷罐都承载着一种草药的故事。他的目光在这些瓷罐间游移,最终停留在一个刻着 “火魂艾” 字样的深褐色陶罐上。小心翼翼地取下陶罐,揭开陶盖的瞬间,一股独特的草药香气扑面而来,混合着山野的气息和岁月的沉淀。
记忆的闸门在此刻彻底打开。祖父曾带着他踏上寻找火魂艾的征程。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惊喜的旅程,他们翻山越岭,穿越云南深山的密林。清晨的露珠打湿了他们的衣裤,山间的雾气缭绕,仿佛置身仙境。祖父一边走,一边给林墨讲述着火魂艾的生长习性:“火魂艾喜阴湿,多生长在悬崖峭壁的背阴处,汲取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采摘的时机极为关键,必须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采摘,方能留住它最纯正的药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