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百草堂的木窗,落在摊开的 “云溪手札” 上。林墨指尖划过 “清明前采艾,需伴山泉露” 的字迹,忽然想起马明哲母亲或许知晓更多细节,便拨通了医院的电话。苏清瑶正将干枯的九窍灵艾装进密封袋,见他挂了电话,连忙问道:“阿姨今天方便见我们吗?”
“说是九点在住院部楼下的花园等。” 林墨把青铜艾灸盒放进背包,“我带了这个,说不定能帮阿姨回忆起当年的事。” 陈小雨背着相机跑过来,镜头还对着昨晚拍的艾火异象照片:“我把照片发给粉丝了,有人说这是‘艾灵显化’,还有老中医留言说见过类似的,让我们注意终南山的‘子午时辰’。”
三人赶到医院时,马母已坐在石凳上,手里攥着个旧布包。见林墨走来,她赶紧起身,布包不小心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艾草标本 —— 叶片边缘泛着淡金色,和手札里描述的九窍灵艾一模一样。“这是鹤年当年给我的,” 马母声音有些哽咽,“我面瘫好后,他说这艾能辟邪,让我留着。现在听说你们要找九窍灵艾,就带来给你们看看。”
林墨接过标本,发现叶片背面有细小的刻痕,像极了地图上的山泉标记。“阿姨,您还记得祖父采艾时,有没有提过‘还魂草’?” 苏清瑶拿出手札里的记载,“上面说九窍灵艾旁必生这种草,能解艾灸过烈之毒。”
马母想了想,慢慢说道:“好像提过一次,说山里有处‘双泉汇’,泉边长着能‘醒神’的草。那年他采艾回来,鞋上沾着的草籽,后来在院子里长出的,跟你说的还魂草很像。” 她指着布包里的一个小玻璃瓶,“这就是当年的草籽,我一直没舍得扔。”
陈小雨赶紧用相机拍下草籽,嘴里念叨着:“太珍贵了!这可是找到九窍灵艾的关键线索!” 马明哲这时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份病历:“我查了我母亲当年的诊疗记录,上面写着‘隔姜灸后,辅以还魂草煮水’,看来这草确实是九窍灵艾的‘伴生药’。” 他看向林墨,语气诚恳了许多,“之前是我太固执,要是你们需要医院的设备检测艾草药效,随时跟我说。”
离开医院时,林墨收到赵铁山的电话,说他托老伙计打听了终南山的路况,进山的路有一段被冲毁了,得找当地向导带路。“还帮你们准备了防潮的艾绒储存箱,” 赵铁山在电话里叮嘱,“山里温差大,艾灸工具得保护好,别受潮影响药效。”
回到百草堂,林墨把草籽交给苏清瑶,让她拿去中医药大学做成分分析。陈小雨则忙着整理行李,把罗盘、急救包和拍摄设备一一归类:“我查了天气预报,终南山这几天有小雨,咱们得带够防水装备。对了林医生,你爷爷的艾灸手册我也带上了,里面有应对山里寒气的灸法。”
傍晚时分,苏清瑶拿着检测报告回来,脸上满是兴奋:“草籽的成分和古籍里记载的还魂草完全吻合!而且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黄酮类物质,确实能中和艾灸过度产生的热毒。” 她指着报告上的数据,“只要找到双泉汇,就能确定九窍灵艾的生长地。”
林墨正对着地图标记路线,忽然发现祖父医案的最后一页,有行不起眼的小字:“终南采艾,需携‘子午灸’。” 他想起陈小雨说的 “子午时辰”,赶紧翻出《黄帝内经》,找到 “子时阳气始生,午时阳气最盛” 的记载,“看来采艾得选这两个时辰,才能保证药效。”
入夜后,百草堂的灯还亮着。林墨把青铜艾灸盒放在桌上,点燃一根普通艾条,试图重现昨晚的异象。艾火静静燃烧,却没出现篆文,直到苏清瑶把九窍灵艾的标本靠近,火焰才微微泛蓝,在墙上映出模糊的山泉轮廓。“看来需要真正的九窍灵艾才能激活线索。” 苏清瑶若有所思,“或许到了终南山,答案自然会揭晓。”
陈小雨打了个哈欠,却还是坚持剪辑白天的采访视频:“我得把阿姨的话剪进去,让大家知道中医不是‘玄学’,每一步都有依据。” 林墨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身边的苏清瑶,忽然觉得,这趟终南之行,不仅是为了寻找九窍灵艾,更是对中医传承的一次践行 —— 就像祖父当年那样,带着对医道的敬畏,一步步揭开自然与人体的奥秘。
关门前,林墨把马母给的草籽小心收好,和青铜艾灸盒、手札一起放进背包。月光洒在百草堂的牌匾上,“百草” 二字仿佛泛着微光,像是在为即将启程的他们,默默祝福。
当夜,林墨在客栈的木床上辗转难眠。窗外的月光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索性起身,取出白天得到的手札。泛黄的纸页间,祖父遒劲的字迹记录着寻找九窍灵艾的线索,还有些晦涩难懂的符号,像是某种特殊的密码。
就在林墨聚精会神研究手札时,突然听到一阵细微的响动。他警觉地放下手札,轻轻推开房门,只见一道黑影在走廊尽头一闪而过。林墨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黑影在错综复杂的巷道中穿梭,最终消失在一片竹林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