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捣完后,还要用筛子反复筛,把杂质筛掉,留下最细腻的艾绒。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得到真正纯净、细腻的艾绒。而且,制作好的艾绒,储存也有门道。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发霉。一旦艾绒受潮,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赵铁山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林墨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记着。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后山,那里是艾草生长的地方,也是百草堂药材的重要来源地。他突然想到,自己从小在百草堂长大,虽然对医术耳濡目染,但真正深入学习制药、用药的知识,还是太少了。爷爷去世后,百草堂的担子就落在了自己和赵铁山的肩上,而自己还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就在这时,诊室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林墨和赵铁山对视一眼,走出诊室查看。只见一群村民围在百草堂门口,其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着一位面色苍白的老人。看到林墨和赵铁山出来,村民们纷纷让开一条路。小伙子焦急地说道:“林大夫,赵大夫,快救救我爹吧!他突然肚子疼得厉害,浑身冒冷汗。”
林墨和赵铁山急忙把老人扶进诊室,让他躺在诊床上。林墨开始为老人把脉,赵铁山则在一旁准备问诊。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林墨初步判断老人是因受寒引起的急性腹痛。他想起刚刚学习的艾草知识,心中一动:“赵叔,用艾草艾灸,说不定能缓解老人的疼痛。”
赵铁山赞许地点点头:“不错,你学得很快。我们就用刚刚采的艾草,制作艾条,为老人施灸。” 说着,两人立刻行动起来。林墨按照赵铁山刚刚教的方法,从药篮里挑选出上等的艾草,开始制作艾条。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在赵铁山的指导下,他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几根艾条。
赵铁山点燃艾条,靠近老人的神阙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艾灸。随着艾条的燃烧,淡淡的艾草香气弥漫在诊室里。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嘴里也不再呻吟。过了一会儿,老人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道:“不疼了,不那么疼了。”
看到老人病情缓解,林墨和赵铁山都松了一口气。村民们纷纷对他们表示感谢,小伙子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送走村民后,林墨看着桌上剩下的艾草和艾条,心中感慨万千。这小小的艾草,刚刚竟然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
赵铁山走到林墨身边:“小林,今天的事你做得很好。通过这件事,你应该更明白,我们百草堂的医术传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艾草,就是我们治病救人的重要武器之一。”
林墨坚定地点点头:“赵叔,我明白了。我会好好学习,把百草堂的医术和艾草的学问都传承下去,不辜负爷爷的期望。”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百草堂的朱漆门扉上,为这古老的医馆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林墨和赵铁山继续坐在诊桌前,研究着艾草,讨论着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在这静谧的氛围中,百草堂的艾火传承,正以一种无声而坚定的方式,继续着它的使命,照亮着更多人的健康之路 。而林墨也深知,自己在这条传承之路上,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还有无数的知识等待他去探索,无数的患者等待他去救治 。
他教林墨把艾草摊在竹筛里,用指尖细细梳理叶片:“要顺着纹路捋,把梗和黄叶剔出去。你爷爷年轻时为了练这手,每天天不亮就蹲在后院,一筛子艾草能挑两个时辰。” 赵铁山的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绿,“他说挑艾就像辨人,得有耐心看细处。”
林墨学着他的样子梳理艾草,指尖很快被汁液染成淡绿色。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竹筛上,把艾草的影子投在桌面上,像幅流动的画。他忽然想起昨天那个腹痛的老太太,想起她被艾火暖透后舒展的眉头,指尖的动作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想什么呢?” 赵铁山递过来块湿布,“挑艾绒最忌分心,一根梗没剔干净,灸起来就会扎皮肤。”
“赵爷爷,” 林墨擦着手问,“您说我真能学会吗?” 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穴位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点像撒在纸上的星子,看得人眼晕,“昨天那个老太太是运气好,万一下次……”
“怕了?” 赵铁山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艾绒,“你爷爷第一次独立出诊,把病人的风门穴认成了肺俞,灸得人家后背起了个水泡。结果怎么样?他提着水果去赔罪,跟人聊了半宿,才知道那人常年咳嗽,本就该灸肺俞 —— 歪打正着,倒治好了病根。”
林墨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他能想象出祖父拎着水果篮的窘迫模样,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赵铁山从博古架上取下个青瓷罐,倒出些深褐色的粉末:“这是你爷爷秘制的艾灰膏,专治灸疮的。他说医者难免失手,关键是要有担责的勇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