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嗒” 一声锁上木箱,黄铜锁芯转动的声响在空荡的诊室里格外清晰。那声音仿佛是时光的回响,带着某种郑重的仪式感。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在青石板上洇出片水渍,倒映着百草堂的朱漆门扉。这扇朱漆门,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病患的来来往往,承载着百草堂数代人的医者仁心。林墨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上的水汽,这小小的动作,仿佛也在擦拭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转身时撞见赵铁山拎着个藤编药篮站在门帘旁,篮里码着整整齐齐的艾草,绿得发亮,那一抹鲜活的绿,宛如希望的火种,在这略显沉闷的诊室里跳跃。
“刚从后山采的新艾。” 赵铁山把药篮放在诊桌上,藤条碰撞发出细碎的响,仿佛是艾草在诉说着山间的故事,“你爷爷总说,梅雨季的艾草带着水汽,得用炭火烘三天才能收。” 他的话语里,满是对老一辈医者经验的敬重与传承。他从篮底翻出个巴掌大的竹筛,竹筛的纹路里似乎还残留着往昔采药人的汗水,“来,学学怎么挑艾绒。”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医学智慧之门的钥匙。
林墨凑过去时,鼻尖立刻钻进股清冽的草木香。那香气复杂而层次分明,新采的艾草带着泥土的腥气,仿佛是大地的呼吸;叶片上的绒毛沾着细小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宛如镶嵌在叶片上的珍珠。赵铁山捏起片叶子,指尖轻轻一捻,墨绿色的汁液立刻染绿了指腹,那汁液仿佛是艾草的生命之血,流淌着自然的力量。“看这色泽,闻这气味 —— 真正的好艾草,掐断茎秆能看见白絮,像老棉絮那样的,才够劲儿。” 赵铁山一边说着,一边掐断一根艾草茎秆,果然,白絮如老棉絮般显露出来,“这白絮,是艾草的精华所在,蕴含着驱寒祛湿、温经通络的神奇功效。咱们百草堂的艾灸之所以能让那么多患者摆脱病痛,这上等的艾草可是关键。”
林墨专注地看着,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爷爷坐在诊室里,一边调配草药,一边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场景。爷爷总是说,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敬畏生命、传承医术的心。想到这里,林墨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他伸手拿起一片艾草,学着赵铁山的样子轻轻捻动,可那叶片在他手中却显得有些不听话,汁液也没有像赵铁山那样均匀地染满指腹。
赵铁山见状,笑着拍了拍林墨的肩膀:“别着急,这挑艾绒的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想当年,你爷爷教我时,我也是笨手笨脚,没少挨训。” 说着,他从药篮里又拿出几片艾草,整齐地摆放在竹筛上,“挑艾绒,首先得学会观察。你看这艾草的叶片,形状要规整,不能有虫蛀的痕迹;颜色要鲜绿中透着墨色,这样的艾草才是生长得恰到好处。”
林墨认真地点点头,眼睛紧紧盯着竹筛上的艾草。赵铁山继续说道:“而且,不同生长环境的艾草,药效也大不相同。咱们后山的这片艾草田,是你爷爷当年精心挑选的地方,土壤肥沃,阳光雨露充足,长出来的艾草自然比别处的要好。” 他拿起一片艾草,对着阳光照了照,“你看,透过阳光,能看到叶片上细密的纹路,这些纹路越清晰,说明艾草吸收的天地精华越多。”
林墨也学着拿起一片艾草,对着阳光仔细观察。阳光透过叶片,在他的掌心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那些细密的纹路仿佛是大自然书写的密码。就在这时,一阵风从敞开的窗户吹了进来,掀起了诊室里的门帘,也吹动了桌上的艾草。几片艾草的叶子轻轻飘落,林墨急忙伸手去接,却不小心碰到了竹筛,艾草顿时散落了一地。
林墨有些慌乱,连忙蹲下身去捡拾。赵铁山却不慌不忙地也蹲下来,和林墨一起收拾:“别慌,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在采药、制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情况,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学会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两人一边捡拾艾草,一边继续交流。赵铁山说起了很多关于艾草的故事,从古代医书中对艾草的记载,到百草堂历代医者用艾草治病救人的案例。
“记得有一年,村子里爆发了瘟疫,很多人都染上了风寒,咳嗽不止,浑身乏力。你爷爷带着我们,在后山采了大量的艾草,熬成汤药给村民们喝,还用艾草熏屋子,做艾灸。没过多久,疫情就得到了控制,村民们都说是艾草救了大家的命。” 赵铁山的眼神中充满了回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坚信,这小小的艾草,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林墨听着这些故事,心中对艾草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等他们把艾草收拾好重新放回竹筛,林墨忍不住问道:“赵叔,那除了挑艾绒,制作艾绒还有哪些讲究呢?” 赵铁山欣慰地笑了笑,知道林墨已经开始主动思考学习了:“制作艾绒可是个精细活儿。挑好的艾草,要先经过晾晒,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用石臼反复舂捣,把艾草的茎秆和叶片捣碎。这舂捣的过程也有讲究,力度要适中,太轻了捣不碎,太重了又会破坏艾草的纤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