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冒险计划尚未呈递,司隶的战局已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血战而骤然改写。
奉命驰援洛阳的郝昭,以其一贯的沉稳果决,率部昼夜兼程。
他并未直接冲向被围的洛阳城,而是依据诸葛亮“断其粮道”的方略,精准地穿插至夏侯惇大军侧后的偃师附近,扼守住了一处关键的水源与粮道节点。
夏侯惇久攻洛阳不下,军中粮草渐乏,又闻后方被截,焦躁之下,亲率精锐试图拔掉郝昭这颗钉子。
两军在偃师城外展开激战。
郝昭据险而守,以强弓硬弩数次击退曹军进攻。
夏侯惇仗着兵精将勇,不顾部将劝阻,亲自披甲持矛,发起猛冲。
乱军之中,一支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弩箭,竟穿透重甲,正中夏侯惇面门!
这位曹氏宗族之首、曹操倚重的心腹大将,惨叫一声,坠马身亡!
主将骤然阵亡,曹军瞬间大乱。
郝昭见状,果断下令出击,与得知消息后从洛阳城内杀出的守军里应外合,大破群龙无首的曹军。
五千精锐骑兵,除少数溃散外,大部被歼被俘。
夏侯惇的首级被快马送至彭城,悬于北门示众。
消息传开,天下震惊!
夏侯惇之死,其意义远超一场战役的胜负。
这不仅是曹操起兵以来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更象征着曹操此次精心策划的反攻司隶行动遭到惨败,其“声东击西”的妙计变成了损兵折将的败笔!
彭城朝廷上下,原本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扫!
捷报传来之日,满城欢呼,声震屋瓦。
即便是那些此前心怀异志的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暂敛锋芒,加入到歌功颂德的行列中。
蔡琰借着这场大胜,顺势以“稳定人心,激励士气”为由,厚赏郝昭及洛阳守军,并严厉申饬了此前试图逼宫的王朗等人,将其明升暗降,调离了要害职位,进一步巩固了自身权威。
然而,胜利的喜悦之下,蔡琰和诸葛亮都清楚,危机远未解除。
许昌,曹操得知夏侯惇死讯,当场呕血不止,旧疾复发,卧床数日。
悲痛与愤怒并未摧毁这位枭雄,反而激发了他更深的戾气与决绝。
他在病榻前召见程昱,荀彧、贾诩等心腹,声音嘶哑却充满杀意:
“孤誓灭蔡琰,踏平彭城,以慰元让(夏侯惇字)在天之灵!”
他不再满足于局部的战术反击,开始筹划一场规模空前的全面战争,目标直指朝廷核心!
北疆,秃发树机能闻听曹军受挫,攻势更急,显然是想趁朝廷主力被牵制在司隶之际,最大程度地捞取好处。
吕玲绮与毛玠的压力倍增,防线多处告急。
西凉,马超虽稳住了阵脚,但韩遂得到曹操暗中支援,缓过气来,开始组织反扑,凉州战事陷入胶着。
面对如此局面,诸葛亮向蔡琰呈上了他深思熟虑后的《破局三策》。
“主公,夏侯惇虽殁,然曹操根基未损,其复仇之师恐不日即至。
北疆秃发、西凉韩遂,皆为其羽翼。
朝廷三面受敌,国力堪忧,需尽快打破僵局。”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目光依旧锐利。
“其一,西线当以‘抚’代‘剿’。
马超虽勇,然其性烈,久处西凉,恐生变故。
可正式册封其为凉州牧,令其总督凉州军事,全权应对韩遂。
朝廷则再派能吏,助其安抚地方,推行新政,将其彻底绑于朝廷战车。
同时,密令郭模,设法离间韩遂与其部下,若能使其内乱,则西线压力自解。”
“其二,北疆当以‘慑’助‘守’。
吕玲绮将军压力巨大,可命格物院,将新近试制成功的三十具‘业火喷弩’及配套‘猛火油精’,秘密运抵幽州。
告之吕将军,此物威力巨大,需慎用,但若遇胡骑大规模集群冲锋,可酌情使用,以焚尽敌胆,挫其锐气!”
“其三,亦是关键,”诸葛亮语气加重,
“曹操新丧大将,其怒必盛,用兵或更显急切狠辣。
我军当反其道而行之,示敌以弱,诱敌深入。
可令张飞将军,伴装司隶损失惨重,兵力不足,主动放弃洛阳外围若干据点,后撤至成皋、荥阳一线,构筑新防线。
若曹操主力愤而东进,则我可依托黄河与城防,以逸待劳。同时,”
他压低了声音,
“亮请主公准许,调西山工坊试制之‘惊雷’……赴司隶前线,择机密处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或可于关键之时,出奇制胜。”
这第三条,无疑是最大的冒险。
无论是诱敌深入,还是动用那极不稳定的“惊雷”,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蔡琰抚着日益隆起的腹部,沉默良久。
她能感受到孩子的躁动,仿佛也感知到了这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时刻。
“西凉、北疆之策,准。”
她终于开口,声音沉稳,
“司隶诱敌……太过行险。
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