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的密信,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蔡琰指尖微颤,更在她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信中所言,并非空泛的投诚,而是一个详尽到令人心惊的“献城”计划:
张松已利用职权,暗中调整了葭萌关、白水关的部分守将,法正则设法在成都城内联络了对刘璋不满的中下层军官。
他们约定,于半月后的子夜,同时发难,打开关门,引导朝廷精锐奇袭成都。
信末,法正以血书押,言辞切切,称“益州士民久慕王化,翘首以盼天兵,望朝廷勿疑,速遣大将,则蜀中可传檄而定!”
这诱惑太大了。
益州,天府之国,若得其地、其民、其财,朝廷将拥有一个稳固无比的大后方,对曹操形成绝对的战略包围。
届时,无论是东出荆州,还是北定关中,都将游刃有余。
然而,风险同样巨大。
刘晔与诸葛亮对此持极度谨慎的态度。
“主公,此计过于顺利,恍若天成。
张松、法正皆智谋之士,岂会如此轻易将身家性命与一州前途,系于一次仓促的冒险?
恐其中有诈,或是引我军入瓮,借刀杀人之计!”
刘晔面色凝重,他安插在益州的暗线也回报,近期成都看似平静,但曹操的使者活动亦颇为频繁。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吟道:
“即便此计为真,我军又如何能在曹操、刘璋皆未察觉的情况下,将足以攻克成都的精兵悍将,悄无声息送至葭萌关下?
千里奔袭,补给困难,一旦受阻于关下,或内应事发,则孤军深入,进退失据,必遭灭顶之灾。
更遑论,此时北疆未靖,西凉未平,若主力陷于益州,曹操、轲比能趁机发难,如之奈何?”
庞统却力主行险一搏:
“此乃天赐良机!
岂能因噎废食!
法正、张松若非被逼至绝境,岂会行此险着?
刘璋暗弱,益州文武离心,此正可乘之机!
只需派遣一员智勇之将,统精兵万余,依计而行,速战速决,则益州可下!
届时,纵有风险,亦足可弥补!”
朝堂之上,争论再起。
激进派与稳健派围绕益州之事,展开了比以往更为激烈的交锋。
这一次,连一向沉稳的徐庶,也因巨大的诱惑而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蔡琰端坐于上,沉默地听着。
她知道,这是对新朝决策机制和她个人权威的一次重大考验。
历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前,也曾面临类似的抉择,最终一意孤行,导致了惨败。
她绝不能重蹈覆辙。
作为重生者,她深知益州的重要性,但也更清楚内部不稳便急于扩张的恶果。
就在她权衡利弊,难以决断之际,数道紧急军报,如同冰水般接连泼来,瞬间改变了局势的轻重缓急。
第一道,来自并州,是毛玠的密报,字里行间透着压抑的愤怒与不安:
吕布近日频繁召集旧部,以“商讨军务”为名,密会于私宅。
更有迹象显示,吕布似乎与河套地区的南匈奴残部有所接触!虽然尚无确凿反迹,但“其心难测,其行逾矩,北疆恐生大变!”
第二道,来自西凉前线,是随军文官拼死送出的血书:
马超因久攻不下,粮草又被朝廷有意控制,愤懑之下,竟听信麾下羌酋蛊惑,欲纵兵劫掠已归附朝廷的河西郡县以充军资!
朝廷派去的官员极力劝阻,几被马超囚禁,情势一触即发!
第三道,来自许昌的绝密情报,经由刘晔最后残存的渠道,付出了数条人命的代价才送出:
曹操已秘密集结五万精锐,以夏侯惇为主将,程昱为军师,动向不明,但大量攻城器械正被运往官渡方向!
同时,曹操派往西域的使者已返回,似乎带回了精通火油提纯与运用的西域工匠!
内忧外患,在这一刻骤然升级!
吕布的桀骜、马超的失控,正是蔡琰一直担忧的“征服过快、消化不足”所带来的恶果。
这些归附的军阀,在面临困境或诱惑时,其忠诚度薄如蝉翼。
而曹操的动向,更是充满了致命的威胁。
官渡?还是声东击西?
西域技术的突破,更意味着朝廷在“神火”上的优势窗口期正在急速关闭。
益州的诱惑依旧存在,但此刻,它已从一场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豪赌,变成了一个可能将新朝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陷阱。
蔡琰深吸一口气,眼中所有的犹豫瞬间被冰冷的决断所取代。
她猛地站起身,声音清晰而坚定,传遍整个麟德殿:
“益州之事,就此作罢!”
庞统等人面露急色,刚要开口,便被蔡琰举手制止。
“传我旨意!”
她语速极快,却条理分明,展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
“第一,飞鸽传书法正,朝廷感其忠心,然时机未至,令其暂隐锋芒,保全自身,以待来时。
另,赐其与张松金帛,以示抚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