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地落在了中原大地,却未能冷却那炙热的战意与涌动的暗流。
彭城朝廷在蔡琰的指挥下,如同一张逐渐拉满的强弓,弦已绷至极限,只待那支致命的箭矢离弦而出。
然而,战争的走向,往往始于最意想不到的角落。
江夏谜云,剑指何方?
荆州援助船队遇袭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起伏的荆襄局势。
刘备勃然大怒,第一时间怀疑是江东周瑜背信弃义,意图彻底切断其与北方的联系。
他一面加强江防,一面遣使严厉质问孙权。
然而,建业方面的回复却出乎意料的迅速和“诚恳”。
孙权亲自召见朝廷(刘备方面)使者,信誓旦旦地表示绝非江东水军所为,并主动提出联合调查,甚至愿意开放部分水域供刘备方核查。
周瑜更是放出风声,言其水军主力皆在鄱阳湖整训,近期并无大规模调动至江夏的记录。
“不是孙权,那会是谁?”
襄阳府内,刘备等人面面相觑。
曹操?
其水军力量主要布防于淮南、巢湖,远程奔袭江夏,风险极大,且难以瞒过江东耳目。
难道是……荆襄本地的水寇?
或是其他未知势力?
此事如同一团迷雾,让孙刘之间本就脆弱的关系更添猜忌,也使得荆州方面对北方的依赖无形中加深,更不敢轻易与江东媾和。
糜竺敏锐地察觉到,这很可能是一招极其高明的“嫁祸”与“离间”,目的便是维持荆襄的紧张与分裂。
他建议刘备,暂压怒火,一边与江东虚与委蛇,联合施压查探真相,一边更加紧靠朝廷,加速整军备战。
益州天平,悄然倾斜。
就在江夏谜团未解之际,益州方向传来令彭城朝廷心中一沉的消息——在张松、法正等人的极力劝说和曹操使者(此次带来了更为优厚的条件,甚至默许刘璋可称“汉中王”)的诱惑下,生性懦弱又贪图安逸的刘璋,终于做出了倾向性的决定。
他虽然没有公然宣布投靠曹操,但却以“保境安民”为由,下令关闭了葭萌关等入蜀要道,变相断绝了与朝廷的官方往来,同时默许了曹操的物资和少量“顾问”人员经汉中(张鲁已暗中投曹)进入益州。
此举意味着,朝廷试图拉拢益州、稳定西南的战略遭受重挫。
益州这天府之国,虽未明叛,却已倒向了曹操的阵营。
朝廷西线,除了要面对韩遂的凉州铁骑和可能出现的“混凝土”坚城,还要防备来自汉中和益州方向的潜在威胁。
诸葛亮在舆图上重重划了一条线,从凉州至汉中再到益州,一条针对朝廷的半包围链已然若隐若现。
许昌杀招,浮出水面?
面对刘晔暗线用生命换回的模糊情报,彭城智囊们进行了无数次推演。
“兵分三路……目标非汝南……”
庞统盯着地图,手指烦躁地敲击着,
“曹仁在汝南是明棋,是牵制!
那另外两路在哪里?
一路莫非是青徐?
趁我大军被牵制,再煽动叛乱,夺回沿海?”
徐庶摇头:
“青徐叛乱虽未绝,然臧霸经营日久,防线稳固,恐难速下。
且价值不足以动摇国本。”
诸葛亮的目光缓缓移向舆图的中央,那条奔腾的黄河,最终定格在一点上:
“或许……曹操真正的目标,依旧是渡河!
但其选择的渡口,并非我等重兵布防的延津、白马,亦非汝南侧翼,而是这里——官渡!”
官渡!
这个地名让殿内所有人心中一震。
此地水道相对平缓,两岸地势开阔,利于大军展开,曾是古战场,但也正因如此,朝廷在此地的布防虽不弱,却并非像延津那样被视为首要重镇。
“曹操以曹仁牵制徐晃与我兖州主力,再以疑兵、谣言迷惑我等视线,其真正的主力,很可能已悄然集结于官渡对岸!
只待时机成熟,便挥师北渡,直插我河北腹地!”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
“此方为其‘声东击西’之精髓!
亦是其扭转战局,复夺河北之野望!”
此论一出,众人皆感凛然。
若曹操主力真从官渡突破,则兖州、汝南防线将被甩在身后,河北核心区域将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
彭城决断,针锋相对。
局势瞬间明朗,却也更加险恶。
曹操的布局,远比预想的更为大胆和凶狠。
“好一个曹孟德!果然奸雄!”
蔡琰冷哼一声,眼中却燃烧着昂扬的斗志,
“他想重演官渡旧事,我便让他有来无回!”
她迅速调整部署,展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
“第一,兖州张飞所部,主力即刻秘密向官渡方向移动,加强沿岸防线,多设暗垒,广布铁蒺藜、陷马坑!
但要外松内紧,不得大张旗鼓,以免打草惊蛇!”
“第二,令徐晃,汝南防线转入固守,深沟高垒,节省兵力,必要时可放弃部分外围据点,收缩拳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