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的春意渐浓,彭城朝廷在蔡琰的主持下,如同一棵经历过严冬的老树,开始在新生的枝桠上萌发出嫩绿的新芽。
内政改革的各项举措逐步推开,虽不可避免地遇到些微阻力与滞涩,但总体而言,整个政权正朝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稳步前行。
然而,这内部建设的平静之下,外部的风云却愈发激荡。
前往晋阳安抚吕布的使者带回了不算乐观的消息。
吕布虽未公然翻脸,但对朝廷“仅”封其为温侯、并州刺史依旧心存芥蒂,言语间对“大将军”之位念念不忘。
更令人警惕的是,据使者观察,曹操的密使似乎与吕布麾下的魏续、侯成等人过往甚密,虽无确凿证据表明吕布本人已与曹操达成实质性协议,但那股不安分的气息已如同晋阳春日里扬起的沙尘,弥漫不散。
“吕布,疥癣之疾,然其勇冠三军,并州铁骑亦不可小觑。”
陈宫在例行议事时,再次强调了他的担忧,
“如今其心怀怨望,易为曹操所乘。
朝廷当继续以羁縻为主,但暗中的防备,尤其是对并州南部诸郡的渗透与掌控,必须加快。”
蔡琰颔首,对徐庶道:
“元直,兵曹需拟定一份详尽的并州边境防御及应急方略,未雨绸缪。”
她又看向刘晔,“子扬,联络并州南部郡县守将之事,进展如何?”
刘晔回禀:“已有数位太守表示愿暗中向朝廷效忠,只是迫于吕布兵威,不敢明示。
臣已安排可靠之人与之保持联络,并输送少量钱粮军械,助其稳固地方,积蓄力量。”
就在朝廷紧锣密鼓地应对北方潜在的威胁时,南方的局势果然如郭嘉所预料的那样,骤然升温。
江东周瑜,以大将甘宁为先锋,率精锐水军溯江西进,打着“巡防边境,清剿水匪”的旗号,兵锋直指江陵!
驻守的刘备部将闻讯,立刻飞马报往襄阳。
刘备虽已预料到江东会有动作,却没想到周瑜如此果断迅猛。
他急忙调兵遣将,命关羽加强江陵防务,同时亲自率一部兵马前往公安,以为声援。
孙刘联盟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被周瑜这一记重拳,砸出了清晰的裂痕。
荆襄大地,战云再起。
消息传至彭城,蔡琰与几位重臣皆不意外,反而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尘埃落定之感。
“周瑜用兵,果然狠辣精准。”
徐庶看着舆图叹道,“他选择此时动手,正是看准了我朝廷重心内移,曹操新败需喘息,而刘备立足未稳,内部人才未丰的时机。”
“刘备仓促应战,恐难敌周瑜之锋。”
刘晔面露忧色,“若江陵有失,则荆州门户洞开,刘备危矣。届时,江东尽得长江之利,其势难制。”
陈宫却道:“未必。刘备有关羽之勇,且据城而守,周瑜虽强,想一举拿下江陵也非易事。
关键在于,刘备能否在周瑜的猛攻下支撑住,并寻得破敌之策。
此战,关乎荆州未来格局,亦关乎天下大势。”
蔡琰沉默片刻,开口道:
“朝廷暂且按兵不动,严密监视即可。
令荆州暗线,务必及时传递战况。
同时,传令张飞,兖州防线不得有丝毫松懈,谨防曹操趁火打劫。”
她的策略很明确,坐山观虎斗。
无论孙刘谁胜谁负,都会消耗彼此实力,对朝廷而言利大于弊。只要曹操不趁机北上,朝廷便可安心消化河北,积蓄力量。
然而,比起南方已然爆发的战事,另一件关乎朝廷未来气运的事情,更牵动着蔡琰和几位核心重臣的心——寻访“卧龙”、“凤雏”的进展。
奉命秘密前往荆州的使者,是经过刘晔精挑细选的名士,姓蒋,名干,字子翼,此人乃江淮名士,以辩才和善于交际着称,且对朝廷颇为心仪。
蒋干肩负重任,持蔡琰与皇帝刘协的亲笔信,携重礼,秘密抵达了荆州。
数日后,第一封密信由蒋干派人送回。
信中所言,却并非全是好消息。
蒋干言,他已抵达襄阳,并通过当地名士渠道,初步接触到了庞统庞士元。
这位“凤雏”先生相貌……颇具特色(蒋干信中委婉描述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然其人才思敏捷,言语诙谐,对天下大势确有独到见解。
蒋干以朝廷大义、陛下求贤若渴之心相邀,庞统似有意动,但并未立刻应允,言尚需考量,且提及欲观朝廷新政之实效。
至于“卧龙”诸葛亮,蒋干在信中写道,他已前往隆中拜访,然初次前往,仅见其僮仆,言“先生出游访友,归期未定”。
蒋干留下书信礼物,并约定时日再访,但隐隐感觉,这位“卧龙”先生似乎更加超然物外,延请难度恐在庞统之上。
“庞统已有意动,此乃好消息!”
刘晔看过密信后,面露喜色,“此等大才,心高气傲,谨慎些也是常理。
可令蒋干继续接触,多展示朝廷新政之气象,或可请徐尚书令(徐庶)以私人名义,去信畅谈朝廷求贤之诚与革新之志,或能增加说服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