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荆州, 则因朝廷的政令而暗流更急。
朝廷规范爵禄的诏书送到襄阳,刘表麾下那些由他自行任命的官员,地位顿时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刘备更是凭借其“镇南将军”、“宜城亭侯”的朝廷正式封号,在荆州士人中的影响力悄然提升,这令蔡瑁、蒯越等人愈发不安。
刘表在朝廷压力和内部猜忌的夹缝中,更加犹豫不决,对刘备既想利用又严防死守。
而屯兵江夏的孙策,也接到了朝廷要求其报备麾下主要将领名单的文书,周瑜一眼看穿此举深意,与孙策商议后,虽表面上恭敬回应,列出部分将领,却将核心班底模糊处理,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
最耐人寻味的反应来自许昌。
曹操接到了朝廷关于厘定爵禄、要求报备官员等一系列诏书。
他召集心腹,在密室中商议良久。
“郭奉孝这是要釜底抽薪啊。”
曹操摩挲着诏书绢帛,眼神冰冷,“欲以名分大义,渐次削我权柄。”
荀彧叹道:“此乃阳谋。若公然拒绝,便是不臣。若全然遵从,则我许昌政令,皆需彭城首肯,日久天长,人心尽归朝廷矣。”
程昱道:“唯有虚与委蛇,拖延搪塞。
可择其无关紧要之官职报备,核心之位,绝不假手于人。
同时,我许昌亦当自行厘定封赏,在名义上‘参考’朝廷制度,以示不悖,实则自成体系。”
曹操沉默片刻,忽然冷笑:
“他郭嘉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吾便不能‘奉天子以讨不臣’么?
他这套政令,看似堂皇,然其根基在于郭嘉之智与青徐之兵。
若去其智,断其兵……”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眼中闪过的厉色,让荀彧、程昱皆知,这位枭雄的隐忍,绝非屈服,而是在等待一个足以一击致命的时机。
他加快了与袁绍秘密联络的步伐,也更加关注荆州刘备与孙策的动向,寻找着可能利用的裂痕。
彭城朝廷,正试图通过政令的颁布与执行,将“挟天子”的优势制度化、常态化,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秩序。
然而,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
北方的袁绍磨刀霍霍,西方的曹操隐忍待发,南方的刘表、孙策、刘备各怀鬼胎,朝廷内部的整合也远未完成。
郭嘉的政令能否真正通行天下?
还是会在各方势力的抵制与反扑下戛然而止?
这一切,都预示着建安四年的春夏,将在看似平稳的政令推行之下,酝酿着更猛烈的惊涛骇浪。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