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的寒冬,以刘备率部悄然南渡淮水为标志,正式拉开了帷幕。
这支打着“镇南将军”旗号,却透着几分悲壮与决绝的队伍,很快消失在南方的烟瘴之中,将广陵这座经营日久的城池,完整地交还到了彭城朝廷手中。
陈登几乎未动刀兵,便顺利接管了城防以及刘备留下的部分军械粮草,还有那位被兄长远行、自身被留作“人质”而满腔愤懑的张飞。
张飞虽勇,然在朝廷大义与陈登软硬兼施的安抚下,加之关羽临行前的殷切嘱托,终究未能发作,只得暂时蛰伏,日日借酒浇愁,其麾下五千精锐也被打散编入徐州守军,由赵云派来的将领协统。
彭城朝廷, 则沉浸在兵不血刃收复徐州全境、并拓地兖东的喜悦与忙碌中。
郭嘉的身体在张仲景的精心调理下,已能如常理事,只是仍需避免过度劳累。
他站在新绘制的巨大舆图前,目光越过已然稳固的青徐,投向了那片冰雪覆盖的北国。
“刘备此虎已入荆襄牢笼,虽断其一爪,然其爪牙犹利,且看刘景升与孙伯符如何应对了。”
郭嘉轻声道,随即指尖点上幽州,“眼下,北地之事,更显急迫。公孙瓒,撑不了多久了。”
徐庶道:“据鲜于辅最新密报,易京粮尽,军心涣散,甚至易子而食。
公孙瓒已如困兽,屡次尝试突围,皆被袁绍击退。其麾下关靖等人,似有异动。”
“困兽犹斗,况公孙伯圭乎?”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其性刚愎,宁折勿弯。然其麾下将士,未必愿随其殉葬。
朝廷此刻,当助其一臂之力,亦是……为我朝廷谋利。”
刘晔疑惑:“助他?祭酒,公孙瓒暴虐,与朝廷素有间隙,为何助他?”
“非助其生,乃助其‘走’。”
郭嘉嘴角微扬,“公孙瓒若死守,必为袁绍所擒,幽州辽东尽落袁手,于我大为不利。
若其能‘断尾求生’,率残部突围东走,退回辽东老巢……”
徐庶立刻反应过来:
“则易京及幽州南部,顿成权力真空!袁绍主力必追击公孙瓒,或至少需分兵防范辽东。
届时,手握朝廷密诏、扎根已久的鲜于辅、齐周等人,便可趁势而起,接管城池,宣称尊奉朝廷!
我等再以‘安抚地方、防止兵祸’为名,派遣官员、输送物资,便可在此真空地带,迅速建立起朝廷的直接影响力!”
“正是此理!”
郭嘉颔首,“需立刻密令鲜于辅,停止对易京的小规模袭扰,转而暗中散布消息,言袁绍欲屠城泄愤,并‘无意间’透露辽东方向袁绍兵力布置的‘漏洞’。
同时,以朝廷名义,秘密联络公孙瓒麾下那些动摇的将领,许以归顺后的官职,劝其‘弃暗投明’,或至少……在关键时刻,不要死战。”
这是一招极其狠辣的驱虎吞狼兼顺手牵羊之计。
逼迫公孙瓒东走,既避免了其覆灭后幽州被袁绍一口吞下,又为朝廷势力介入创造了绝佳时机。
计策很快通过秘密渠道传至幽州。
在饥饿、绝望与朝廷暗中煽动的恐慌共同作用下,公孙瓒麾下的离心倾向愈发严重。
关靖等人秘密接触鲜于辅,表达了归顺朝廷之意。
而公孙瓒本人,在得知有一条“生路”通往辽东,且部下军心已不可用后,那骄傲到扭曲的心,终于做出了残酷的决断。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公孙瓒集结了最核心的骑兵部队,抛弃了大部分步卒和城中百姓,如同受伤的猛兽,向着辽东方向发起了决死的突围。
袁绍军虽有所防备,但在部分收到朝廷“暗示”的将领有意无意的“配合”下,竟真的被公孙瓒撕开了一道口子,让其带着数千残骑,狼狈不堪地逃向了辽西。
公孙瓒一走,易京及周边郡县瞬间群龙无首。
袁绍大军忙着追击、接管主要城市,根本无暇顾及所有地区。
早已准备多时的鲜于辅、齐周等人,立刻打出“尊奉朝廷,讨逆安民”的旗号,在朝廷秘密输送的少量精锐和物资支持下,迅速“收复”了包括渔阳、右北平等在内的数座重要城池,并宣布接受彭城朝廷的直接管辖!
等到袁绍反应过来,幽州南部已然变天。
他虽怒不可遏,斥责彭城朝廷“卑鄙窃取”,但面对既成事实,以及需要消化新占土地、追击公孙瓒残部、还要防范朝廷进一步动作的现实。
他不得不暂时咽下这口气,默许了朝廷势力在幽州南部的存在,只是暗中加紧调兵遣将,将鲜于辅部势力范围隐隐包围起来。
幽州,从此进入了袁绍与彭城朝廷南北对峙、暗流汹涌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许昌丞相府内, 曹操看着各地传来的战报——彭城拓土、刘备南下、幽州剧变——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手中的笔几乎要被捏断。
“好一个郭奉孝!好一个蔡昭姬!”
曹操的声音如同冰碴,“驱刘备以乱荆襄,趁我之危而夺疆土,如今更是在袁本初嘴边抢下一块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