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南京条约》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
消息传到广州时,林仲秋正在水师营地教士兵们铸造带膛线的土炮。
“割香港,赔巨款,五口通商……”陈帮带念着塘报上的文字,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这是把咱们的肉,一块块割给洋人啊!”
士兵们扔下工具,有的哭,有的骂,有的用头撞墙。
林仲秋看着那门刚造到一半的土炮,炮身上的膛线还没完工,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哭有什么用?”她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签了条约,就不活了?洋人要香港,咱们就把它夺回来;赔了巨款,咱们就靠手艺赚回来;开了通商口岸,咱们就学会他们的本事,再把他们比下去!”
“说得轻巧!”一个老兵苦笑,“咱们连像样的铁都炼不出来,怎么比?”
“炼不出来,就学!”林仲秋走到铁匠炉前,拿起大锤,“从今天起,咱们水师营地改叫‘自强工坊’,白天练兵,晚上炼钢、造炮、琢磨机器。我就不信,十年、二十年,咱们还造不出比洋人好的船!”
她的疯劲感染了所有人。陈帮带第一个拿起锤:“我跟着你干!就算这辈子看不到,也要给子孙后代铺条路!”
自强工坊就这样办了起来。林仲秋把记忆匣里的图纸一张张画出来:改良的高炉、带膛线的火炮、甚至还有自行车的简易模型。
她教士兵们用算盘计算弹道,用风筝测风速,用庙里的铜钟熔铸成炮管。
期间,胖管事带着英国士兵来过一次,看到工坊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嗤笑道:“就凭这些破烂,也想赶上大英帝国?”
林仲秋正在调试一门新造的火炮,闻言抬手就是一枪——子弹擦着胖管事的耳朵飞过,打在他身后的木板上。
这是她用第五世界的暗器手法练的枪法,准得惊人。
“破烂?”她吹了吹枪口,“至少这破烂,能打死你。”
胖管事吓得脸色惨白,带着人狼狈逃窜。
士兵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气大振。
转眼三年过去,自强工坊造出了十二门带膛线的土炮,射程能到六里,虽然比不上英国的线膛炮,却比清军的老式火炮强了太多。
林仲秋还造出了一个简易的蒸汽模型,能带动风箱鼓风,让炼铁效率提高了一倍。
这年冬天,林则徐从伊犁寄来一封信,信里说他在边疆推广坎儿井,教百姓种棉花,还说“西域多煤铁,若能开矿建厂,实为强国之基”。
林仲秋把信念给工坊的人听,陈帮带抹着眼泪说:“林大人还在惦记着国家……”
“我们也不能停。”林仲秋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听说朝廷要办新式学堂,还要建北洋水师。咱们得把这些手艺传出去,让更多人学会。”
她开始收徒弟,不仅教士兵,还教那些破产的工匠、识字的农民。
她编了本《土法炼钢入门》,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原理,甚至画了漫画图示。
除夕夜,工坊里点着油灯,大家围着铁匠炉吃饺子。
林仲秋拿出那个蒸汽模型,给大家演示:“你们看,这东西不用马拉,不用风吹,就能自己动。将来咱们用它造火车,一天能跑一千里;用它造轮船,能到英国去,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强。”
一个小徒弟问:“玄清师父,您说咱们真能赶上洋人吗?”
林仲秋看着他眼里的光,想起林则徐,想起三元里牺牲的村民,想起原主那双怯懦的眼睛。
她举起酒杯,里面装着自酿的米酒:“会的。只要咱们一代接一代地干,总有一天,能让这天下,不再受外人欺负。”
酒杯碰撞的声音在工坊里回荡,像一声声誓言,敲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窗外,雪越下越大,仿佛要掩盖这世间的屈辱;而窗内,炉火正旺,映着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脸——那是希望的模样。
林仲秋知道,《南京条约》的墨迹不会轻易褪去,天朝崩塌的阵痛才刚刚开始。
但她不再迷茫,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战场——不是在硝烟弥漫的炮台,而是在这叮当作响的铁匠炉旁,在那些跨越时空的知识里,在每个愿意相信未来的人心中。
她的长生之路,才刚刚起步。这条路注定漫长而孤独,但只要能看到那一天的到来,再久,也值得。
自强工坊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在同治元年的春天轰隆隆地跑了起来。
铁轨是用废炮管熔铸的,歪歪扭扭地铺在广州城外的荒地上;车厢是从废弃的乌篷船拆下来的木板钉成的,摇摇晃晃像个醉汉。
可当林仲秋拉响那只铁制的汽笛时,围观的百姓还是爆发出震耳的欢呼——这东西不用马拉,竟能载着十个人跑三里地,简直是神迹。
“玄清师父,您这是把西洋的‘火轮车’给请下凡了?”小徒弟狗剩摸着滚烫的锅炉,眼睛亮得像星星。
林仲秋擦了把汗,道袍的袖子被蒸汽熏得发黑:“不是请下凡,是咱们自己造出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