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影奖提名名单公布时,林仲秋凭借《生死线》入围最佳女主角,而白薇薇则靠着一部流量偶像剧获得提名。
颁奖前的拉票环节,白薇薇团队买通了大V,发了无数“白薇薇敬业瞬间”的通稿,配图是她在片场被蚊子咬了个包的“惨状”。
林仲秋却在忙着一件离谱的事——她联合老刀,搞了个“电影台词医学准确性大赛”。
网友可以投稿电影里的医学错误,比如“中弹后还能跑八百米”“输血不看血型”,最佳“纠错王”能获得她亲手包扎的急救包(签名版)。
活动火得离谱。
有人扒出白薇薇那部偶像剧里,男主车祸大出血,女主居然用嘴喂他喝水——“这是想让他呛死吗?”评论区笑疯了。
白薇薇气得发律师函,说林仲秋“恶意抹黑”。
林仲秋直接在微博上贴出《外科学》教材的相关章节,配文:“不是抹黑,是科普。下次拍这种戏,建议带本教材,比带保镖有用。”
金影奖颁奖典礼后台,白薇薇拦住林仲秋,假惺惺地说:“晓晓,不管今晚谁拿奖,我们都该感谢这个行业给我们的机会。”
林仲秋看着她礼服上别着的“公益大使”胸针,突然笑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比如你,准备了这么多水军,应该很有信心吧?”
颁奖嘉宾拆开信封的瞬间,全场寂静。
当“苏晓晓”三个字被念出来时,林仲秋正在低头给小圆发消息:“记得把急救包快递给那个‘纠错王’,地址我发你了。”
她走上领奖台,手里还攥着没发完的消息。聚光灯下,她的礼服袖口沾着点碘伏——是白天教粉丝包扎时蹭的。
“谢谢评委。”她的获奖感言和别人不一样,“我想说,演员不只是在镜头前哭哭笑笑,我们演的每一个角色,说的每一句台词,都可能影响观众的认知。如果演医生,就该知道手术刀不能随便挥;演农民,就该知道什么时候播种;演战士,就该知道子弹的重量。”
她举起奖杯,突然对准镜头:“这个奖,送给所有在生活里认真‘演’好自己角色的人——无论是医生、农民,还是快递员。他们的‘演技’,比我们在镜头前的更动人。”
台下掌声雷动。老刀在观众席擦眼泪,他突然明白,这个影后,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拿了金影奖后,林仲秋没去庆功宴,而是去了郊区的福利院。她答应孩子们,要教他们做急救包。
福利院里,有个叫小雨的女孩,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总躲在角落里不说话。
林仲秋给她包扎“伤口”(玩具娃娃的)时,小雨突然问:“姐姐,我以后能像你演的陈医生那样,帮助别人吗?”
林仲秋的心猛地一颤。她想起第一个世界里,那些被霸凌的孩子,也是这样小心翼翼地问“我能好起来吗”。
“当然能。”她握住小雨的手,“你看,陈医生少了根手指,还能做手术;你少了条腿,也能做很多事,比如……教别的小朋友怎么保护自己。”
那天之后,林仲秋多了个新身份——“影视行业医学顾问”。
她联合各大医院,制定了《影视剧医学场景拍摄指南》,从“中弹后的正确反应”到“骨折后的包扎角度”,条条都是干货。
有剧组不把指南当回事,拍战争戏时让演员穿着凉鞋冲锋。
林仲秋直接带着骨科医生去探班,现场演示“穿凉鞋踩地雷的后果”——用模型腿演示,吓得演员脸都白了。
“不是不让你们拍,是要拍得靠谱。”她对着导演说,“观众看了觉得‘原来打仗这么轻松’,那才是对先烈的不尊重。”
她的“疯批”行为得罪了不少人。赵坤联合几家公司,想封杀她,说她“干涉创作自由”。
林仲秋的反击更绝——她开了个“影视错误博物馆”,线上线下同步展出。线下馆在影视基地,陈列着各种“离谱道具”:能自动愈合的假伤口、永远打不完的子弹、一撕就破的“防弹衣”;线上馆则收集了网友投稿的“神台词”,比如“我这病,全世界只有你能治”“输血!O型血万能!”,每条都配着专业解读。
博物馆开馆那天,来了很多人。
有家长带孩子来,指着“错误输血道具”说:“以后别信电视剧里的,输血必须看血型。”有编剧拿着笔记本抄攻略,说“以后写剧本有参考了”。
最意外的是,广电总局的人也来了。他们拍着林仲秋的肩说:“你做了我们想做但没做成的事。这行业,确实该有个标准了。”
不久后,《影视剧内容审查规范》出台,其中“医学、军事等专业场景需经专业人士审核”的条款,被业内称为“苏晓晓条款”。
林仲秋没止步于医学场景。她发现,很多历史剧里的常识错误更离谱——“唐朝人吃玉米”“宋朝人用玻璃镜”“清朝官员穿西装”。
她又搞了个“历史纠错大赛”,联合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一条条“打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