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簧弹开的声音在寂静的山坡上清晰可闻。她掀开盒盖,一片金黄猛地撞入眼帘!是金条!整整齐齐,码放得满满当当!
巨大的冲击让她一时怔住。深吸了几口气,她强自镇定下来,确认四周没人,手附在金条上,意念一动,将所有的金条都转移进了空间。
她抓起两把黄土填满空匣,照原样埋好,盖上浮土,轻轻踩了两脚,又拖过旁边的枯枝扫平痕迹。
最后,她砍了两棵枯树,再次用树枝扫平了来去的脚印,这才拖着树干,快步下山。
快到山脚,她刻意放慢脚步,果然,在山脚下遇到了几个挖野菜的婶子大娘。
“胡知青又上山砍柴啦?”有人打招呼。
“哎,砍了点枯枝,凑合着用。”她笑着应答,额角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刚拖着两棵枯树回到知青点的院子,就看见王建民正在灶房旁哐哐地砍柴。
看见她的狼狈的样子,满头大汗,王建民停下动作,上前帮她把枯树拖到柴火堆旁。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状似不经意地问:“胡知青,我最近怎么好像听见,你们女知青那边,晚上都在看高中课本?”
胡文玉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喘匀了气才回答:“是啊,闲着也是闲着,找出来复习复习。
总觉得……万一哪天机会又来了,自己什么都不会,可就抓不住了。”她话说得含糊,眼神却清亮坚定。
王建民听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胡文玉一鼓作气,将枯树砍成几段堆好。赵秀丽这才扛着锄头进院门,
“文玉,你怎么一个人去找柴火了?下次喊上我们,三个人还能多拖点。”
很快,男知青那边夜里也偶尔传出了低低的讨论声,多是数学题。
又过了几天,刘江涛在院里洗衣服时,当着几个女知青的面大声抱怨:“也不知道建民最近咋了,非拉着我和钱爱国学代数,那玩意儿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啊,头都大了!”
一旁的王萍忍不住,将胡文玉那番“机会来了要抓住”的言论又学了一遍。刘江涛听得脸色发红,搓着衣服梗着脖子道:“学就学!谁怕谁!回去我就看书!”
胡文玉心里暗笑,手上就着皂角水搓衣服的动作没闲着,又是怀念洗衣机的一天。
她抽空一人去了两趟山上,运气不错,逮到了两只肥兔子和一只野鸡。
依旧是请手脚利落的刘江涛帮忙处理。这次她也没小气,大大方方地给了他半只兔子当作酬劳。
剩下的肉,她仔细剁成小块,和着腌好的咸菜和干辣椒,用大锅慢火炒成了香喷喷的肉酱菜。料放得足,肉块和咸菜炒得焦香扑鼻,能存放好些日子。
她装了两大罐,寄往了许海阳信上留的部队地址,心里想着,让那些最可爱的人也尝尝这肉酱滋味。罐子沉甸甸的,如同她的心意。
余下的一点,她留着慢慢吃,每一次咀嚼,都像是为了前方的路,积蓄着力量。
5月下旬,队上的老农看过天气,要开始抢收了。知青点的几人提前蒸了两大锅窝窝头备着,抢收期间中午没有太长休息时间,大家都是把饭带到地里去。
骄阳似火,地里是一片金黄的麦浪,前进公社的社员们都在土地上辛苦的劳作。抢收期间,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下地,小一点的孩子,也被安排在田埂上捡麦穗。
胡文玉怕晒,赵秀丽手巧,用编了草帽,一人一顶。干了三天,胡文玉感觉腰都要断了,抢收完她要请两天假休息。
每天匆匆上工根本没有做饭的工夫,每天中午就着窝窝头馒头吃咸菜,下午就是煮点挂面,还好提前找村里的婶子换了些鸡蛋,每天一个,就这么慢慢熬。
中午休息的哨声响起,胡文玉也不嫌脏,一屁股坐在树荫下,摘下头上的帽子扇了扇风,又掏出兜里的手帕擦干脸上的汗珠,这才掏出饭盒。王萍也端着饭盒走到她身旁。
就听见不远处她的前婆婆,吴婆子正在地里指桑骂槐。
吴婆子坐在地上,叉着腿,眼睛斜睨着胡文玉休息的方向,声音又尖又亮“哎呦,这日头是打西边出来了?还是有些人那身懒骨头叫日头晒化喽?
干点儿地里的活计就跟那没骨头的长虫似,歪歪扭扭,尽搞那洋相。咋的,还当自个儿是旧社会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呢?
我呸!净会磨洋工!那工分拿得也不嫌亏心!”
她没有点名,但谁都知道她在说谁。胡文月沉着脸没吭声,拧开水壶喝水。
赵婶子放下手中的筷子,立刻嗤笑一声,声音更大“我说吴婆子,你那是早上灌多了涮锅水,嗓子辣得慌吧?
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知青娃娃们招你惹你了?我看文玉那孩子干得就挺好,不比有些老娘们差!
倒是有些人,自家屁腚上的屎还没擦干净呢,就满嘴喷粪,惦记别人碗里的食儿!那公分是大队评的,抚恤金是国家发的,有本事你上北京闹去啊?搁这儿嚎什么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