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丽抱住两人,“都会好起来,同志们不要气馁。文玉,你最近不是在复习嘛?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先准备着,总有党和政府需要我们的那天,我们要时刻准备着,等待召唤!”
“好!”
伴随着新年的到来,三位女孩在这间屋中许下了共同学习、等待召唤的壮志。
过了初十,胡文玉想趁着还没有正式复工,去了一趟县里。她手上还有两斤粮票,想着买点细粮回来改善生活。最近几顿红薯跟苞米面粥,吃得她苦不堪言。
三位女孩约着一起去,王萍要去寄信收包裹,赵秀丽则跟着胡文玉一起到废品收购站买书,几人在邮电所前分别约好,一会在公社食堂门口见面。
两人到了,今天值班的是位大娘,胡文玉站在存放书籍报纸的屋门口,摸了摸脖子上的锦鲤。不一会她就找到了缺失的高一课本,以及一本保存完整的《林海雪原》。
赵秀丽找到几本高二的课本,还有两本《数理化自学丛书》。胡文玉看见门口摆着几个沾满泥土灰尘的陶碗陶罐,问过大娘怎么卖,蹲下身挑了几个没有缺口的陶碗跟一个陶罐,嘴上说着回去腌菜用。
两人背着背篓,说说笑笑到了公社食堂。
三人在一张桌上,胡文玉没有肉票,就要了一份素馅饺子,赵秀丽也要了一份,王萍才收到家里的资助,阔气的要了一份红烧肉两个二合面馒头。
很快食物都热腾腾的端了上来,王萍让她俩一起吃肉,看两人都不动筷子,只得自己各夹了两块肉到两人的盘子里。胡文玉与赵秀丽对视一眼,从自己的盘里拨饺子到王萍的盘子中。
“哎呀,你们俩,都是一个屋檐下住着的战友,分这么清做什么,快吃,一会还得赶着坐老王头的牛车回去呢。”
三人迅速吃完饭,到地方老王头已经等这了,摇摇晃晃的牛车载着三人与其他社员回到大队,一人五分钱。
胡文玉将陶罐陶碗带到河边清洗,一遇水,陶碗露出了原色,天青色的外壁光滑,一只碗内描绘着一株折枝梅花,一只碗内描绘着一只蚂蚱,寥寥几笔,却生动有趣。
陶罐上满是油污显得黑漆漆,用丝瓜瓤用力搓了几下,透出一点深青色来,胡文玉停下手中的动作,摸着罐底露出的一点红色。
她不禁咂咂舌,自己八成是捡到宝了,腌咸菜怕是不行了,脏兮兮的。那...她目光在周围扫过,看见远处堆着一个破陶罐碎片,颜色跟她手中的有几分像,行,就说自己失手摔了就行。
她将陶罐没进水中,心里想着“收”,手中一轻,陶罐没了踪影。
起身拿着余下的几只碗回去了。
进入3月,河水开始化冻,要给地里备耕,施农家肥。这是充满味道又辛苦的工作,队上的壮劳力担肥料,女人负责锄地,撒肥。几天下来,胡文玉觉得自己浑身骨头都要散架了,心里想着距离10月又近了一点,咬牙坚持。
4月要播种小麦、胡麻、豆类等,下工回来还要在知青点分的几分地里刨坑种菜,还要挤时间读书,还要找柴火,胡文玉感觉自己要分裂了。
她实在受不住,某天趁着天色还早与赵秀丽上山找柴,遇到了一窝野鸡蛋。当晚就打了两个蛋加上红糖,王萍贡献了一把红枣,三个女生捧着碗分享着难得的糖水。
“文玉,你这运气太好了,要不下次我跟你一起上山吧,看看能遇到什么?”王萍喝了一口甜滋滋的红糖鸡蛋汤,大眼睛扑闪扑闪,满眼崇拜的望向胡文玉。
“好,下次咱俩上山捡柴火,看又能遇到什么让我们打打牙祭。”胡文玉笑着附和。
一个多月的辛苦劳作,又没有荤腥补充身体,几人都瘦了一圈,脸色蜡黄。喝了这碗汤,好像嘴唇都有了血色。
“五六月份就要抢收小麦,最近地里的活干的差不多,想请假得赶紧,到时候大队长肯定不会批。咱们的柴火不够坚持到月底,最近轮着有空就得赶紧准备上。”赵秀丽适时开口提醒。
过了几天,胡文玉请了一天假,天蒙蒙亮就起身往公社去,牛都去地里干活,要去公社,只能步行。
她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脚下的布鞋很快蒙上一层黄土。她步子迈得急,第一站直奔县邮电所,小小的绿色窗口前没人冷清。
今天没见袁红星,她递上介绍信。工作人员翻捡了一会儿,竟真的拿出一封信来。
信封上是略显刚硬的字迹,落款是许海阳。
她道了谢,走到邮电所门外背风的地方,才小心地撕开信封。
里面滑出几张黑白照片,两张合照,只有一张单人照。照片上的男人穿着军装,脸庞年轻,眉眼带着笑意,是这具身体名义上的丈夫,曹满仓。照片边角平整,还带着点胶印,可能是从资料或者哪里揭下来的。
信纸展开,许海阳的字迹简洁,他说这是请示过政委和连长,经过组织同意才能寄出的照片。又说战友们知道她不易,大家凑了十斤全国粮票,略尽心意,望她务必收下,保重身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