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揉着后脑勺,不敢再胡乱念叨,老老实实跟着陈玄墨,穿过香客熙攘的塔院,朝着那处僻静的藏经院走去。
藏经院与主殿区域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院门虚掩,院内几丛翠竹疏疏落落,地上青砖缝隙里长着细密的青苔,显得格外幽静。一股淡淡的、混合着陈旧纸张、墨锭和檀香的味道从里面飘出来,沁人心脾。
陈玄墨抬手,轻轻叩响了院门上的铜环。
“叩、叩、叩。”
声音在寂静中传开,过了一会儿,里面传来一阵缓慢而平稳的脚步声。门“吱呀”一声被拉开一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皱纹、慈眉善目的脸。是一位穿着灰色僧袍的老和尚,年纪看起来很大了,眼皮有些耷拉,眼神似乎带着点浑浊,但仔细看去,那浑浊底下又好像藏着点别的什么东西,让人看不真切。
“二位施主,有何事?”老和尚的声音温和,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
陈玄墨双手合十,行了个礼,语气恭敬:“打扰大师清修。我们是对佛法有些兴趣的游客,见这藏经院清幽,想进来参观一下,顺便……能否向大师请教几个关于佛经的浅显问题?”他刻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诚恳又带着点求知欲。
老和尚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眼,目光在陈玄墨脸上停顿了片刻,又扫了一眼旁边因为刚才奔跑而有些气喘、脸上还沾着点灰的胖子,缓缓点了点头,侧身让开:“既是向佛之心,便请进来吧。陋室简朴,莫要嫌弃。”
“多谢大师。”陈玄墨道谢,示意胖子跟上,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小院。
院子不大,正面是三间旧瓦房,窗明几净。东厢房门口放着一个小火炉,上面坐着一个陶制药壶,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一股草药味。西边墙角堆着些晒干的竹简和修补经书用的工具材料。
老和尚引着他们走进正中的屋子。这里便是藏经之处了。靠墙立着几个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一函函用蓝色布套包裹的经卷。空气中书香和檀香的味道更浓了。屋子中央是一张宽大的长条书案,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几卷正在摊开晾晒的经文,字迹工整隽永。
“二位请坐。”老和尚指了指书案旁的几个蒲团。
陈玄墨和胖子道谢后坐下。胖子大概是真累了,一屁股坐下去,蒲团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好奇地左右张望,看着满架的经书,眼睛有点发直,小声对陈玄墨嘀咕:“这么多书,看得完吗……”
陈玄墨用眼神制止了他,转向老和尚,斟酌着开口:“大师,我们刚才在寺内参观,尤其是那花塔,实在雄伟,历经千年而不倒,真是奇迹。不知这塔可有什么特别的典故?或者……近代是否进行过大的修缮?”
他问得尽量自然,像是普通游客的好奇发问。
老和尚正在用一块干净的软布,慢条斯理地擦拭书案上的一件青铜法器。那法器造型古朴,像是个小香炉,又像是某种仪轨用具,表面布满了暗绿色的铜锈。听到陈玄墨的问话,他手上的动作没停,头也不抬地缓缓道:“花塔啊……自是有的。此塔建于南汉,依托我寺地脉,凝聚一方灵气,能存世至今,自有其道理。至于修缮……”
他顿了顿,抬起浑浊的眼睛,似乎看向窗外塔的方向,又似乎只是随意一瞥,“这些年,小修小补是有的。动地基的大事,却是不曾。塔有塔的灵性,轻易动不得,动则不安。”
这话说得平平淡淡,但听在陈玄墨耳中,却微微一动。“动则不安”?是指物理结构上的不安,还是……别的什么?
他正想再深入问问修缮的具体情况,比如最近塔基周围有没有异常动静之类,却见那老和尚擦拭法器的右手手腕,在僧袍宽大的袖口微微滑落时,露了出来。在那布满老年斑的干瘦手腕内侧,隐约可见一个极淡的、几乎与肤色融为一体的刺青印记。
陈玄墨眼尖,看得分明。那刺青的形状颇为奇特:像是一朵简笔勾勒的莲花,花瓣托举着的,并非莲蓬,而是一只……眼睛的轮廓。线条因为年代久远和皮肤松弛已经有些模糊变形,但基本形态还能辨认出来。
莲花托眼?
这个图案让陈玄墨心头猛地一跳。这绝非寻常的佛教图案!佛教中虽有观音菩萨的“慈眼”,但多是单独刻画或配合其他法器,极少有这种“莲花托举眼睛”的明确组合。这图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老和诡异,与他之前见过的任何符个、标记都不同。这老和尚……果然不简单。
老和尚似乎并未察觉陈玄墨的注视,依旧专注地擦拭着那件青铜法器,仿佛那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沙弥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对着老和尚合十行礼:“师叔祖,方丈大师请您即刻去前殿一趟,说有要紧事商议,像是……像是关于近期寺内一些……异常动静的汇报。”小沙弥说着,还偷偷瞄了陈玄墨和胖子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未褪的惊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撼龙逆命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撼龙逆命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