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海握着电话听筒,像被一尊石像。
办公室里很安静,静得能听见窗外树叶被风拂过的沙沙声,也能听见他自己那擂鼓般的心跳。
电话那头,自称青阳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的声音,礼貌、客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官方分量。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钢珠,精准地砸在他的耳膜上,然后滚进脑子里,掀起一阵阵嗡鸣。
感谢信?
代表省政府?
点名感谢林默?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越孙海四十年人生经验的魔幻现实主义。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场面,就是市领导下来视察,陪着笑脸汇报工作。省里的文件他见过不少,但省政府办公厅直接打电话过来,还是为了表扬他手下的一个兵,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小林啊……”
放下电话,孙海看着林默,嘴巴张了张,却发现自己那套在各种会议上挥洒自如的官腔,此刻竟然有些卡壳。他想表达震惊,想表达欣慰,想表达一种“你小子真给老子长脸”的激动,但最终从嘴里挤出来的,只有一声干巴巴的感叹。
他感觉自己像个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老农,勤勤恳恳种了一辈子高粱,突然有一天,地里拱出来一根金条。他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害怕。
林默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孙海说的不是一封来自邻省的感谢信,而是食堂今天中午加了个菜。
“局长,这是好事啊。”林默说,“说明咱们江州市的工作,得到了兄弟省市的认可。这都是您领导有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又来了。
孙海心里一阵无力。这小子说话永远滴水不漏,像个涂满了油的泥鳅,滑不留手。功劳永远是领导的,成绩永远是集体的,他自己永远只是个“跑腿打杂”的。
可就是这个“跑腿打杂”的,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困扰信访局半年之久的纺织厂工人问题;不声不响,就把“曹扒皮”这种地头蛇治得服服帖帖,还顺带把邻省的难题都给解决了。
这叫什么?
这叫降维打击。
孙海看着墙上那面“当代包公”的锦旗,再看看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年轻人,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荒诞的念头:包公案前有王朝马汉,自己身边这是站了个什么?御猫展昭?还是公孙策?
“咳咳,”孙海清了清嗓子,重新找回了局长的威严,“小林,你不要谦虚。这件事,你的功劳是第一位的,市里,不,省里都会看在眼里。”
他特意加重了“省里”两个字,想看看林默的反应。
可林默只是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然后认真地看着孙海:“局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好好总结一下这次处理跨省劳务纠纷的经验,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局里任何一个同事都能从容应对,这才是长久之计。”
孙海愣住了。
他想的是如何借这封感谢信给自己脸上贴金,如何在上级领导面前表现。而林默想的,却是如何把这次的成功,变成一个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江州经验”。
格局。
这两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孙海的脑海。他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他看到的,从来不只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你……你说得对!”孙海一拍大腿,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真正的,不掺杂任何其他情绪的欣赏,“小林,你这个想法非常好!你马上写个报告出来,就叫《关于建立跨区域信访联动机制的几点思考》,我亲自批示,上报给市里!”
他觉得自己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个人的功劳再大,总有被人遗忘的一天。但如果能形成一套“经验”,一套“机制”,那就不一样了。那将是白纸黑字的政绩,是能写进工作报告,刻在功劳簿上的东西。
林默这小子,不仅会办事,还会“提炼”,会“升华”!
这是顶级的“笔杆子”才有的思维啊!
“好的局长,我回去就整理。”林默答应得很干脆。
孙海看着他,心里百感交集。他挥了挥手,有些疲惫地说:“行了,你先去忙吧。报告写好直接拿给我。”
“好的。”
林默转身离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
孙海一屁股坐回自己的大班椅上,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看着那扇紧闭的门,长长地叹了口气。
和这样的年轻人待在一个单位,既是幸运,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开着拖拉机的老司机,旁边车道上,一辆外形普通、看起来像家用轿车的玩意儿,“嗖”的一声就超了过去,仔细一看,车屁股后面喷着蓝色的火焰,那他娘的是个火箭发动机。
……
青阳省要给江州市发感谢信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信访局的每个角落。
起初,大家是不信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