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理藏心
白杨村的月光总带着草木的清辉,楚根坐在院角的石碾上,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石面上划过,勾勒出一个个无形的圆圈。
这些圆圈藏着他前世最珍视的财富——武当太极拳的拳理。
不是写在纸上的秘籍,而是刻在脑海里的千言万语。
前世的楚雄,五十岁那年为求太极真意,三上武当。掌门见他心诚,又恰逢道观修缮需要资金,最终破例让他在藏经阁闭关三日。那三天里,他没带纸笔,全凭过目不忘的本事,将那本泛黄的《太极拳经》连同武当道长的口传心授,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都刻进了记忆深处。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他在心里默念,指尖的圆圈转得愈发圆融。
回到现代后,他对着记忆中的拳理练了十年。每天清晨的武馆里,他一遍遍打云手、揽雀尾,试图找到那所谓的“气感”。肌肉是强壮了,反应是敏锐了,可丹田处始终空空如也,别说“气行周天”,就连最基础的“以气催力”都摸不着边。
“不过是古人对生物力学的浪漫想象。”他曾在学术研讨会上这般断言,引来传统武者的摇头叹息。
那时的他不懂,不是拳理错了,而是世界不同。现代社会的空气中,没有这种能被人体吸纳的“灵气”,就像再好的种子,撒在戈壁里也发不了芽。
“根儿,夜露重,进屋睡吧。”李秀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带着睡意。
“娘,我再坐会儿。”楚根抬头笑了笑,月光落在他眼里,映出与年龄不符的深邃。
来到这个世界六年,他从不敢懈怠。那些刻在记忆里的拳理,成了他最隐秘的修行指南。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模仿江湖把式,而是沉下心来,先悟“理”。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他就观察村口的老槐树——狂风来时,枝桠从不硬抗,总是顺着风向弯腰,风过之后又挺直如初;讲究“引进落空”,他就看溪水流淌,遇到礁石从不会硬碰,而是绕着缝隙蜿蜒前行,最终汇聚成河。
白天跟着父亲下地,他会把锄头的起落化作“云手”的轨迹,感受腰腹发力带动手臂的巧劲;帮母亲劈柴时,斧头落下的角度暗合“野马分鬃”的虚实转换,让力量顺着木纹自然渗透;就连扫地时,扫帚在地面画过的弧线,都藏着“太极桩”的沉劲。
这些举动在村里人看来,不过是孩子的小怪癖。只有楚根自己知道,他是在把记忆中的拳理,一点点种进这具孩童的身体里。
“意为主帅,气为先锋,形为兵卒。”这句口传要诀,他每天都要在心里默念百遍。现代时他不懂“气”为何物,如今引气入体后再回味,突然有了新的领悟——这里的“气”,或许就是这个世界的灵气。
二、气感初生
八岁那年的麦收时节,太阳毒辣得像要把土地烤焦。
楚根跟着父亲在田里割麦,汗水顺着脸颊淌进衣领,黏腻得难受。楚大山见他小脸通红,心疼地说:“根儿,去树荫下歇会儿,爹一个人就行。”
“没事爹,我还能行。”楚根抹了把汗,握紧了手里的小镰刀。
他刻意放慢动作,让呼吸与挥镰的节奏保持一致——吸气时蓄势,呼气时落刀,腰腹微微转动,带动手臂发力。这是他根据“太极十三势”中的“捋”劲,改编的省力法子,割麦的效率比同龄孩子高了一倍。
割到田埂边时,脚下突然一滑,他踉跄着向前扑去,眼看就要撞在坚硬的田埂上。
千钧一发之际,楚根的身体做出了本能反应——双臂向前一探,如同抱球,腰腹猛地向后一沉,硬生生止住了前冲的势头。这个动作,正是太极拳里的“揽雀尾”。
就在姿势定住的瞬间,他忽然感觉到小腹处的灵气团轻轻一颤,一股温热的气流顺着腰腹,沿着手臂内侧快速涌到了掌心。
“嗡——”
掌心像是贴在了暖炉上,麻痒中带着一股微弱的推力,让他原本不稳的身形瞬间稳住。
楚根愣住了,镰刀从手里滑落,插进泥土里。
这感觉……是“气”?
他试探着再次摆出“揽雀尾”的姿势,集中意念回想刚才的感觉。小腹的灵气团果然再次响应,一股更细微的气流顺着同样的路线,缓缓流到掌心。
“真的……是气……”他在心里狂喜地呐喊,却死死咬住嘴唇没出声。
前世十年苦修不得的气感,竟然在这意外一跌中,悄然降临。
他强压着激动,装作系鞋带,蹲在地上沉入冥想。意识里,那股气流像条胆怯的小鱼,在经脉里慢慢游动。他想起拳理中的“气行经络”,试着用意念引导气流退回小腹。
气流归去时,所过之处的疲惫感竟消散了不少。楚根站起身,只觉得浑身轻快,刚才被太阳晒出的昏沉感也消失了。
那天下午,他借着割麦的间隙,一次次暗中尝试。
发现用“单鞭”的意念时,气流会汇聚到指尖,让他能更精准地避开麦秆的硬节;用“提手上势”时,气流会涌上头顶,让他在烈日下也能保持头脑清明;而站在田埂上休息时,摆出“太极桩”的架子,气流就会在丹田盘旋,像个小暖炉,驱散身体的燥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