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潜龙在渊,气感初萌
一、童蒙岁月
白杨村的晨光总是带着草木的清香。
当第一缕曦光穿过村口白杨的叶隙,楚根已经醒了。他没有像村里其他孩子那样赖床,而是悄悄从土炕上爬起来,踮着脚溜到院子角落的柴房旁。
此时他刚满三岁,身形比同龄孩子略显单薄,但眼神里的沉静却远超寻常孩童。他学着记忆中太极桩的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膝盖微屈,闭上眼睛。
呼吸要绵长,像春风拂过湖面,起时无声,落时无痕。
楚雄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上一世研究武学多年,他最清楚根基的重要性。心理学中“潜意识编程”理论在此刻恰好适用——将呼吸吐纳的节奏刻入身体本能,如同给这具幼童的躯壳预装一套优化程序。
“根儿,你又在那儿傻站着啦?”
李秀端着木盆从屋里出来,见儿子又摆出这奇怪姿势,无奈地摇摇头。这孩子打一岁多那次吓退野狗后,就总爱琢磨些旁人看不懂的动作。有时对着太阳站半个时辰,有时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能看一下午,问他在做什么,只说“在练功”。
楚根睁开眼,露出个孩童式的笑容:“娘,我在学王伯打拳呢,将来好保护你和爹。”
李秀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粗布衣裳蹭过脸颊,带着皂角的淡香:“咱根儿有志气。快过来洗脸,早饭蒸了红薯。”
他小跑着过去,看着母亲用粗布巾沾了温水给他擦脸。视线落在母亲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上,心里微微一沉。
这个世界的生活远比现代粗糙。父亲楚大山每日耕作打猎,母亲操持家务缝补浆洗,不到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却比上一世见过的五十岁妇人还要苍老。他记得上一世的母亲,退休后跳广场舞、学书法,晚年生活悠闲自在。
两种人生,天差地别。
“娘,我帮你烧火吧。”楚根搬了个小板凳,凑到灶台边。
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太异常,只能借着孩童的身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烧火时,他会刻意控制呼吸,让吸气时炉膛火势变旺,呼气时火焰平缓,在重复的动作中打磨呼吸的节奏。添柴的力道、劈柴的角度,都暗合着形意拳“硬打硬进”的发力原理。
楚大山看在眼里,只当儿子是闲不住,常对邻里夸:“我家根儿懂事,三岁就会帮衬家里干活了。”
村里人都说楚家这小子沉稳得不像个孩子。别的娃在泥地里打滚、上树掏鸟窝时,楚根要么跟着父亲下地,要么就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发呆”。
其实那不是发呆,是冥想。
心理学中的“正念冥想”与武学中的“入定”在本质上相通,都是通过控制注意力达到意识的澄明。楚根将两者结合,试图在纷乱的孩童意识中,开辟出一片属于“楚雄”的清明之地。
他会坐在门槛上,盯着阳光下飞舞的尘埃,直到眼中只剩下光点的轨迹;会躺在田埂上,听风吹过稻穗的声音,直到分辨出每一株稻禾的摇曳节奏;会在夜里看着星空,想象那些星辰的运转,试图从中找到某种韵律。
这是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幼童的大脑仍在发育,思维跳脱,注意力难以持久,常常练着练着就被飞过的蝴蝶、鸣叫的蟋蟀带偏。
有一次,他正坐在院子里冥想,忽然闻到一阵甜香。睁眼一看,是邻居家的丫丫端着一碗野莓站在旁边,梳着两条羊角辫,脸上沾着泥灰:“楚根哥,你吃吗?后山摘的,可甜了。”
丫丫比他小半岁,是村里最活泼的孩子,总爱跟着他。楚根看着她递过来的野莓,颗颗饱满通红,上面还带着晶莹的露珠。
“谢谢丫丫。”他接过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液在舌尖爆开,孩童的本能让他眼睛一亮。
“你刚才在做什么呀?一动不动的。”丫丫蹲在他旁边,好奇地戳了戳他的胳膊。
“我在……想事情。”楚根含糊道。
“想什么呀?”
“想天上的云为什么会动。”
丫丫歪着头想了半天,摇了摇辫子:“不知道,我娘说那是风刮的。”
楚根笑了笑,没再解释。有些事,无法对这个世界的孩童言说。
他开始尝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观察父亲打猎前的情绪变化,发现他每次焦躁时命中率都会下降,便会故意说些轻松的话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母亲缝补时被针扎到手会烦躁,他就提前烧好热水让她泡手,缓解肌肉紧张。
这些细微的举动,在家人看来只是孩子贴心,却让楚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融入”二字。他不再是旁观者楚雄,而是白杨村楚家的儿子楚根。
二、吐纳进阶
四岁那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
第一场雪落时,楚根发了场高烧。村里的刘婆婆来看过,说是受了风寒,开了些草药,嘱咐多喝热水发发汗。
躺在滚烫的被窝里,楚根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火炉,浑身骨头缝都在疼。意识在清醒与模糊间摇摆,前世的记忆碎片不受控制地涌来——实验室的灯光、武馆的木人桩、医院的白色天花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