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他只会更急着把我们赶出米脂,或者……”沈砚秋坐到书案后,指尖轻叩桌面,眼神锐利,“找个由头,让我永远闭嘴。”
王书吏心头一凛。
“所以,我们时间不多了。”沈砚秋铺开一张纸,“李之藻李御史那边,有回音了吗?”
“有了!”王书吏连忙道,“李御史听闻昨日之事,极为愤慨,已答应联络几位素有清名的乡绅,后日巳时过府一叙。他还暗示,王府和知府在历年赈灾粮和军屯粮上,手脚很不干净,他那里似乎有些线索。”
沈砚秋眼中精光一闪:“好!这才是关键!你立刻去办两件事。”他压低声音,“第一,想办法,不着痕迹地接触一下王府里那些不得志的,或者受过赵德禄打压的下人,尤其是可能接触到账目、仓储的。不必问得太深,先混个脸熟,送些小恩小惠,让他们知道,除了赵德禄,这米脂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沈砚秋的声音更沉,“你亲自带两个绝对信得过的老伙计,从县衙旧档案库里,调阅近五年所有经延安府拨付到米脂的赈灾粮、军屯粮的文书、账册存根。核对府库出库数目与我县接收数目,重点查勘核验单据、押运人员的画押记录,看看是否存在‘漂没’、‘折色’或者直接短缺的情况。记住,要隐秘,宁可慢,不可错,更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王书吏神色凝重,他知道这是在捅一个巨大的马蜂窝,一旦查实,必是惊天大案。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应道:“大人放心,小人晓得厉害,定会小心行事。”
王书吏领命而去后,书房里只剩下沈砚秋一人。窗外天色渐晚,暮色笼罩下来,将县衙屋宇的轮廓模糊。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明处的退让,是为了暗处的进取。赵德禄和知府以为逼他放人是一场胜利,却不知这反而激化了他彻查到底的决心,也让他看清了身边哪些人可用,哪些人需要警惕。那批被释放的家丁,以及他们背后可能存在的粮食贪腐,就像一条隐在暗处的毒蛇,而他,已经开始沿着地面细微的痕迹,去寻找它的七寸。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