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暴雨像疲惫的巨兽,终于在黎明时分停歇。
苏家村的果园里,雾气裹着泥土的腥气,弥漫在晨光里。
原本郁郁葱葱的果林,此刻像被揉皱的绿绸,东倒西歪的果树枝桠上还挂着湿漉漉的泥块,地面淤积的泥水顺着地势缓缓流淌,在树行间冲出一道道浅浅的沟壑。
林舟穿着一双沾满泥浆的胶鞋,裤脚挽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沾着点点泥星,正弯腰用铁铲挖着果树根部的淤泥。
铁铲插进淤泥的瞬间,发出“噗嗤”的闷响,带着湿滑的阻力。
林舟双手紧握铲柄,胳膊上的青筋微微凸起,将一铲铲发黑的淤泥甩到一旁的空地上。
连续挖了半个多小时,他的手掌心已经磨出了两个红通通的水泡,水泡被铲柄反复摩擦,隐隐作痛,但他只是咬了咬牙,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继续干活。
“林干部,歇会儿吧!这活儿哪能让你一个读书人干?”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果农王大爷,看着林舟卖力的样子,忍不住开口劝道。他手里的竹筐已经装满了折断的树枝,竹筐的提手在他粗糙的手掌里磨得发亮。
林舟直起身,捶了捶发酸的腰,脸上带着疲惫却温和的笑:“王大爷,没事,多个人多份力,早点把淤泥清完,果树恢复得也快。”
他看向不远处几棵被狂风刮倒的老苹果树,树干已经断裂,粗壮的根系裸露在外面,带着湿漉漉的泥土,心里一阵惋惜。
这几棵树是苏家村的“果树元老”,结出的苹果又大又甜,如今却毁于一旦。
旁边几个年轻村民正合力抬着一根倒伏的树干,树干沉重,压得他们脚步踉跄,嘴里哼哧哼哧地喘着气。
“这树怕是救不活了,”一个穿蓝色外套的年轻人擦了擦脸上的泥点,语气里满是可惜,“可惜了,长了这么多年。”
林舟走过去,帮他们稳住树干,仔细看了看断裂处:“能救,把断裂的地方处理干净,用支架固定好,再敷上杀菌药,说不定还能活过来。”他记得之前在农业技术手册上看到过类似的补救方法,此刻脱口而出。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低声的议论。
几个中年果农蹲在田埂上,手里夹着烟,眉头紧锁。
“清理淤泥、修果棚、买支架、买药,这一笔笔都是钱,”一个皮肤黝黑的果农吸了口烟,烟雾从他嘴角飘出,“我家这次受灾严重,哪还有钱投入重建?”
“是啊,”另一个果农附和道,“之前的苹果要么被淹了,要么被砸了,卖不上价钱,现在又要花钱重建,这日子没法过了。”
他们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林舟耳朵里。
林舟放下手里的铁铲,走了过去,在他们身边蹲下:“各位叔伯,我知道大家现在手头紧,受灾后心里也着急,但果园是咱们的根,不重建,以后的收入就更没着落了。”
“林干部,我们也想重建,可没钱啊!”黝黑的果农叹了口气,“要是投入了钱,最后果树长不好,那可就血本无归了。”
林舟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磨得有些发亮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连夜整理的重建思路:
“我已经想好了,重建的钱分两部分来解决,一部分是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补贴,我今天就去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另一部分是合作社众筹,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出资,等果园盈利了,再按出资比例分红。”
他指着笔记本上的字迹,耐心解释:“专项补贴主要用于修复公共设施,比如排水渠、村道;众筹的钱用来修复各家的果棚、购买苗木和农资。我已经算了一笔账,每家平均也就出几百块钱,实在有困难的,我们可以申请缓缴。”
几个果农互相看了看,脸上的愁云并没有完全散去。“补贴能申请下来吗?”有人忍不住问。
“能!”林舟语气坚定,“我已经整理好了灾情报告和重建规划,只要符合政策要求,补贴一定能申请到。而且,周副县长也很支持咱们苏家村的产业发展,他会帮我们协调的。”
上午十点,村支部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长条木桌周围,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着,有的还在低声议论重建的事。
林舟把一张大大的果园规划图贴在墙上,规划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排水渠、标准化果棚、应急物资储备库的位置,还有详细的尺寸和预算。
“大家看,”林舟指着规划图,“这是我们新的排水渠规划,比原来的宽一米,深半米,以后再遇到暴雨,也不用担心积水了。标准化果棚采用钢结构,抗风抗雨能力更强,里面还会安装滴灌设备,节省水资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应急物资储备库就建在村支部旁边,里面会储备沙袋、抽水泵、杀菌药、急救包等物资,以后再遇到自然灾害,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应对。”
村民们的目光集中在规划图上,有人点头称赞,也有人还是一脸犹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