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凌曦,如同一艘动力渐足的小船,探索世界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随之而来的,也不尽是风和日丽,偶尔也会遭遇小小的“风浪”。凌空和苏暮雨意识到,育儿生活进入了新的深水区,需要他们调动更多的智慧、耐心与家庭的整体韧性。
一、“‘挑战’初显:当自我意识碰上现实边界”
五岁的标志之一,是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凌曦开始更强烈地表达“我”的意愿,扞卫“我”的物权,并试图挑战既定的规则。这虽然是他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但也给家庭日常带来了新的课题。
“不”的频繁使用: 曾经乖巧配合的小人儿,如今似乎把“不”当成了口头禅。
“小曦,该洗手吃饭了。”
“不!我的城堡还没搭完!”
“我们看十分钟动画片就休息眼睛,好吗?”
“不!我还要看!”
这种直接的对抗,起初让凌空和苏暮雨有些措手不及。凌空习惯于用逻辑说服,但发现面对一个情绪上头的五岁孩子,逻辑往往苍白无力。苏暮雨则尝试用转移注意力等温和策略,但有时效果也不佳。
情绪风暴的升级: 当意愿无法被满足时,凌曦的情绪反应比以往更加强烈。一次,因为在公园玩得正嗨,被告知必须回家时,他竟直接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引得周围目光侧目。那一刻,苏暮雨感到一阵尴尬和无力,凌空则迅速冷静下来,他没有强行拉扯,而是蹲下身,平静地守在旁边,等待风暴最猛烈的阶段过去。
“为什么必须听你们的?”: 他开始质疑规则的合理性。
“为什么我一定要睡午觉?我不困!”
“为什么玩具必须分享?那是我的!”
这些挑战,考验着父母的权威建立方式,是简单命令,还是民主协商?是强硬压制,还是理解引导?
面对这些新情况,凌空和苏暮雨没有焦虑,而是将其视为帮助凌曦学习情绪管理、理解社会规则、建立内在秩序的宝贵机会。他们迅速调整策略:
· 给予有限选择,赋予掌控感: “你是想现在洗手,还是再玩三分钟再去洗手?” “我们是先读这本蓝色的书,还是那本绿色的?” 将“要不要做”变成“如何做”,在设定边界的同时,给予他一定的自主权。
· 共情先行,道理后置: 当凌曦情绪崩溃时,他们首先尝试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我知道你还想玩,离开公园让你很难过,对不对?” 待他情绪平复后,再简短解释原因:“但是天快黑了,我们肚子也饿了,需要回家补充能量。我们明天还可以再来。”
· 建立清晰、一致的家庭规则: 全家共同商议并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如饭前洗手、屏幕时间限制、公共场合基本礼仪等。凌空甚至幽默地制作了一张简单的“家庭公约”图表,用图画形式表示,让凌曦参与监督。
· 利用故事和角色扮演: 苏暮雨会找来关于情绪管理、分享、遵守规则的绘本,通过故事中角色的经历,让凌曦间接学习如何处理类似情境。他们也会通过角色扮演,演练如何表达拒绝、如何应对挫折。
凌空注意到,在这些日常的“摩擦”与“调和”中,凌曦的【情绪调节 - 熟练(35%)】和【规则内化 - 熟练(28%)】技能虽然提升缓慢,甚至偶有波动,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实践与引导中,逐渐生根发芽。他自己的【耐心 - 精通(5%)】和【非暴力沟通 - 熟练(70%)】技能,也在应对挑战中得到了锤炼。
二、“‘智慧’浇灌:在生活实践中播种理性与创造力”
除了应对挑战,凌空和苏暮雨更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进行智慧启蒙,培养凌曦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家庭实验室”的诞生: 凌空将阳台一角开辟为“家庭实验室”。这里没有昂贵的仪器,只有放大镜、磁铁、三棱镜、各种形状的容器、食用色素、小苏打、醋等简单材料。
一个周末的下午,凌空带着凌曦进行“火山喷发”实验。用小苏打和红色食用色素模拟火山熔岩,倒入醋的瞬间,“岩浆”汩汩涌出,凌曦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爸爸,为什么会冒泡泡?”
“这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和醋(醋酸)碰到一起,发生了一种叫‘化学反应’的事情,产生了新的东西——二氧化碳气体,就是这些泡泡。”
凌空没有使用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而是用直观的现象和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凌曦似懂非懂,但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尝试着改变小苏打和醋的比例,观察“喷发”的剧烈程度是否不同。【观察力- 熟练(75%)】和【初步科学探究 - 熟练(18%)】的熟练度在快乐的玩耍中悄然提升。
“项目式”家庭活动: 受凌空工作方式的启发,他们开始尝试“项目式”家庭活动。比如,策划一次“家庭电影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