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暮雨抿了抿嘴唇,坦诚道,“我确实还没准备好。现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让我很难想象如何去平衡家庭和新生命。而且,就像你说的,我们分开两地,这也不是要孩子的理想时机。”她抬起头,看着凌空,眼神里带着探询,“那你呢?你怎么想?”
凌空推了推眼镜,他的回答带着他一贯的理性色彩,却并非冰冷:“从生物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我们确实处于理论上合适的窗口期。但生育和养育,不仅仅是理论问题。”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柔和,“它意味着巨大的责任、精力和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我认为,这需要建立在双方事业相对稳定、心理充分准备,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共同、而不仅仅是远程地承担这份责任的基础上。现阶段,条件还不完全成熟。”
他的分析,像一份冷静的评估报告,却恰恰说到了苏暮雨的心坎里。她没有感到被敷衍,反而觉得被深刻的理解了。他并非不想要,而是在审慎地规划,等待一个对“他们”和“未来孩子”都更负责任的时机。
“我明白了。”苏暮雨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那我们……就先维持现状,专心做好眼前的事。至于爸妈那边,我们一起慢慢做工作。”
“好。”凌空点头,眼神温和。
这次关于未来家庭规划的试探性对话,没有达成任何具体计划,却成功地化解了潜在的压力,让他们在“何时要孩子”这个重大议题上,达成了重要的战略共识——不急迫,不盲从,等待水到渠成。
、“‘新家’的轮廓:一次联合购房的提议与共同资产的缔结”
泄密风波和关于未来的讨论,似乎加速了某些进程。不久后,凌空的父母在一次家庭通话中,郑重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他们能考虑在上海购买一套房产。
“你们现在感情稳定,暮雨虽然在外地,但总要回来的。老是租房不是长久之计,有个自己的房子,才算真正安定下来。”凌妈妈语重心长。
这个提议,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波澜。购房,这不仅仅是巨额资金的投入,更是意味着他们将共同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是将两个人的未来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实际行动。
苏暮雨得知后,心情复杂。她认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想法,那代表着安定和归属感。但她也有些顾虑:一是她人在新加坡,大部分看房、办理手续的责任会落在凌空身上,她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二是购房涉及双方家庭的出资(他们自己的积蓄尚不足以完全覆盖上海高昂的房价),这让她对可能产生的家庭间微妙关系感到一丝担忧。
她将自己的顾虑坦诚地告诉了凌空。
“看房和手续,我可以主要负责,但最终决定一定是我们共同做出。每次看房,我会拍视频、做详细的评估报告发给你,我们一起讨论。”凌空首先解决了她的第一个顾虑,他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可靠。
“至于出资,”他继续道,语气平静而坚定,“我父母提出支持,是他们的心意,但我会明确表示,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我们的积蓄是主体,他们的支持是辅助。房产证上,只会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这是我们的共同财产,与其他人无关。”
凌空的表态,清晰、干脆,充满了担当,彻底打消了苏暮雨的第二个顾虑。他没有将父母的提议视为理所当然,而是将其纳入了“他们”的共同规划中,并坚决地扞卫了他们这个小家庭的独立性和共同所有权。
接下来的几周,他们进入了“远程联合购房”模式。凌空化身“房产评估师”,利用周末时间穿梭于上海的几个潜在楼盘和二手房小区,他制作的看房报告堪比商业计划书,包含了区位分析、配套设施、户型优缺点、采光通风模拟、甚至周边噪音数据采集。苏暮雨则通过视频和报告,远程参与决策,两人常常为了一个户型的改动可能性或某个小区的长远潜力讨论到深夜。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共同为未来奋斗的踏实感和幸福感。他们不再仅仅是恋人,更是携手面对现实、规划人生的战友和合伙人。那个尚未存在的“家”,在一次次讨论、一份份报告中,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真实。
余波渐渐平息,新的序曲已然奏响。法律边缘的警示,让凌空更加成熟内敛;关于未来的坦诚对话,让他们的心灵更加贴近;而共同购房的进程,则将他们的人生轨迹更实质性地融合在一起。双城的故事,在经历了风暴洗礼后,进入了一个更加务实、也更加深刻的阶段。他们对“家”的理解,从最初物理空间的共享,拓展到了共同抵御风险、规划未来、缔结资产的更深层次。前路漫漫,但他们携手同行的脚步,愈发坚定而有力。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