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春寒料峭,但空气中已然弥漫着万物复苏的躁动。凌空回到了北京,博三下学期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这个春天,对他而言,充满了甜蜜的“烦恼”与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而他和苏暮雨的感情,也在这些烟火气十足的日常中,愈发显得真实而可贵。
、“‘幸福的烦恼’:Offer纷至沓来与选择困难症”
正如预期的那样,凌空的“分布式元认知”研究在初步成果公布后,引起了更多关注。欧洲顶尖实验室的博士后邀请函安静地躺在邮箱里,散发着学术圣殿的诱惑光芒。与此同时,国内几家顶尖高校的人工智能学院和知名企业的核心研究院,也相继发来了橄榄枝,提供的职位和待遇一个比一个诱人。
凌空的邮箱前所未有的热闹,电话也时不时响起,多是猎头或相关机构的联系人。韩教授和李教授也分别找他谈了话,分析利弊,但都尊重他个人的最终选择。
这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却也让凌空患上了轻微的“选择困难症”。每天晚上,他都会对着一个自己制作的、列满了各项条件对比的电子表格发呆。
“A实验室,学术声誉顶尖,导师大牛,研究方向高度契合,但生活成本高,离家远……”
“B大学,青年待遇优厚,启动资金充足,国内发展前景好,离家近,但团队相对年轻,国际影响力稍逊……”
“C公司研究院,应用场景丰富,薪酬最高,技术转化快,但研究自由度可能受限,考核压力大……”
他像个精算师一样权衡着,连【技能面板】似乎都受到了影响,偶尔会弹出模糊的提示:【决策分析模块过载,建议引入外部参考或遵循直觉…】。他甚至在某次深夜纠结时,梦到自己变成了一个机器人,被各种Offer的代码洪流淹没,核心处理器差点烧掉,惊出了一身冷汗。
、“‘远程参谋’的日常:技术分析与‘情感加权’”
苏暮雨自然成了凌空的“首席远程参谋”。每次视频,凌空都会把自己的最新分析和纠结点跟她分享。
“暮雨,你看C公司这个位置,他们强调产业化落地,这会不会和我追求理论深度的初衷有冲突?”
“B大学承诺的实验室面积好像比A实验室小一点,虽然设备清单看起来差不多……”
“A实验室那边,租房成本几乎是北京的两倍,博士后那点薪水怕是有点紧巴巴……”
苏暮雨总是耐心听着,时而点头,时而提问。她不会替他做决定,但会从不同的角度帮他分析。
“理论深度和产业化未必冲突啊,也许能相互促进呢?你可以问问他们之前博士后的出路。”
“实验室面积是静态的,团队氛围和合作机会才是动态的关键。你可以侧面了解一下那个团队的人际关系。”
“生活成本是现实问题,但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机会成本。而且,”她狡黠地眨眨眼,“说不定到时候我可以去探亲,顺便帮你分摊一下伙食费,改善生活?”
她不仅提供理性分析,更会悄悄地给凌空的决策天平加上“情感加权”。
比如,当凌空纠结于距离时,她会说:“两年而已,正好考验一下我们的感情耐受力,也给凌博士一个体验异国风情的机会,记得多拍照片给我看。”
当凌空担心国外生活不适时,她又会调侃:“没事,我相信凌博士的学习能力,很快就能掌握‘如何在不烧厨房的前提下做出能吃的意面’这项核心生存技能。”
这些带着玩笑意味的话语,巧妙地化解了凌空选择时的焦虑,让他意识到,无论选择哪条路,他们都有信心和能力去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并将之转化为共同的经历和乐趣。
、“‘见家长’的升级版:正式提亲与‘流程乌龙’”
就在凌空忙于应对各路Offer时,飞云县那边,两家的家长经过多次“非正式会谈”,决定将事情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正式提亲。这本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却因为沟通上的一个小小“误差”,闹出了一场令人捧腹的乌龙。
某个周五晚上,凌空刚结束和苏暮雨的视频,正准备继续啃文献,手机突然疯狂震动起来,是“老友群”炸锅了。
赵强:“@凌空 空哥!!!牛逼啊!!!这就上门提亲了?!速度够快的!【震惊】【大拇指】”
苏晓晓:“啊啊啊!暮雨刚跟我说!恭喜恭喜!@凌空@苏暮雨 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撒花】【撒花】”
后面跟着一连串的祝福和起哄表情包。
凌空一头雾水,完全在状态外。他连忙私信苏暮雨:“什么情况?提亲?我怎么不知道?”
苏暮雨也显然刚被苏晓晓“轰炸”过,回复了一串省略号,然后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又是好笑又是无奈:“我也不知道啊!我刚跟我妈通电话,她随口提了句‘你凌阿姨刚才来家里坐了坐,聊了聊你们的事’,可能语气比较正式?然后晓晓正好在旁边听见了,就……联想丰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