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您请进!”晚星走上前,落落大方地打招呼,“这是咱作坊的手工艺品,都是婶子们一针一线、一篾一条编出来的。”
张总走进堂屋,目光落在“农耕四季”上,眼睛一下子亮了:“这组样品不错!造型精致,细节也到位,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他拿起那个迷你犁,仔细看着上面的木纹,“这木纹是怎么弄出来的?是印上去的吗?”
程野赶紧解释:“不是印的,是用细篾条一点点压出来的。张总您看,这篾条得先泡软,然后用特制的小锤子压出纹路,力道得掌握好,重了会断,轻了没效果。这都是张叔的手艺,他做了几十年农具,对这些细节最懂。”
张叔站在旁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瞎琢磨,编了一辈子,就会这点东西。”
“这可不是瞎琢磨!”张总放下犁,又拿起一个香囊,“这香囊的绳结也编得好,对称工整,颜色搭配也好看,挂在车里或者家里,都是个好物件。”
晚星笑着说:“张总,这香囊里装的是咱村里种的艾草和薄荷,驱蚊提神,夏天用正好。端午节快到了,现在订单都排到端午后了。”
张总点点头,又走到仓库里,看婶子们干活。李婶正在编一个龙舟摆件,手里的篾条翻飞,不一会儿就编出了龙舟的龙头。张总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笑着说:“大姐,您这手艺真熟练,编一个这样的龙舟得多久?”
李婶抬起头,笑着说:“熟练了就快,一个钟头就能编好。以前在家没事干,就编着玩,现在能靠这手艺赚钱,心里高兴,干起活来也有劲儿!”
“是啊,”刘芳走过来,递上一杯热水,“张总,您喝口水。以前咱村的妇女,都是在家带孩子、干农活,赚不了啥钱,自从程野和晚星办了这作坊,咱也能像男人一样赚钱了,有的婶子一个月能赚一千多,比在外打工的男人赚得还多呢!”
张总接过水杯,点点头:“不错,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这样才能留住人,村子才能有活力。”
他又问了程野几个问题,比如原材料的来源、产品的销售渠道、未来的规划,程野都一一回答,条理清晰。晚星在旁边补充,把和赵老板的长期合作、县城礼品店的订单,还有竹编厂的合作都跟张总说了。
张总越听越满意,最后拍了拍程野的肩膀:“程老板,晚星女士,我这次来,本来只是想来考察一下,现在看来,你们的项目很有潜力,也很有意义。我决定,不仅给你们捐钱盖新厂房,还会派专业的设计团队过来,帮你们开发更多新产品,把东河村的手工艺品打造成一个品牌!”
程野和晚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程野激动地说:“张总,谢谢您!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让您失望,一定把东河村的手工活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受益!”
“好!”张总笑着说,“我后天就让设计团队过来,先跟你们对接,了解一下村里的文化和手工艺品的特点,然后出设计方案。新厂房的选址,你们也先琢磨着,我会派工程队过来帮你们规划。”
正说着,摄影记者突然“哎呀”一声,手里的摄像机差点掉在地上。程野赶紧扶住,问:“记者同志,咋了?”
记者皱着眉头,指着摄像机屏幕:“刚才拍的素材好像出问题了,屏幕黑了,不知道是不是内存卡坏了。”
张总的助理小李赶紧过来看了看,脸色有点难看:“张总,内存卡真坏了,刚才拍的素材全没了。这可咋办?咱们还得把素材带回公司,做宣传用呢。”
张总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不是生气,是有点着急:“这可麻烦了,我下午还有个会,得赶回去,没时间再重新拍了。”
程野心里也咯噔一下,这素材要是没了,宣传的事就黄了一半。他看了看晚星,晚星也皱着眉头,不知道该咋办。
就在这时,孙磊的爸爸骑着电动车来了,手里拎着个保温桶,看见程野他们,赶紧停下来:“程野,我去医院看孙磊,他让我把这个给你,说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程野接过保温桶,打开一看,里面不是吃的,而是一个旧的摄像机!他愣了一下,孙磊爸爸接着说:“孙磊说,这是他以前上学的时候,参加摄影比赛得的奖品,一直放在家里没用。他听护士说,市里有老板来考察,还带了记者,怕人家摄像机出问题,就让我赶紧把这个送过来,说万一能用呢。”
程野拿着摄像机,心里一阵热乎。这小子,胳膊骨折了,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作坊的事,连自己的旧摄像机都想到了。他赶紧递给摄影记者:“记者同志,你看看这个摄像机能不能用,虽然旧了点,但应该还能用。”
记者接过摄像机,试了试,眼睛一亮:“能用!虽然像素不如我的,但拍素材足够了!太好了,这下不用愁了!”
张总也松了口气,笑着说:“真是雪中送炭啊!你这小兄弟,真是个有心人。”
喜欢时光里的细水流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时光里的细水流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