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守仁带着孩子们在老桃树下朗读《桃海神传奇全本》的第七个年头,江南迎来了“千年桃海盛会”——这是从桃海节演变而来的百年一遇的盛典,不仅汇聚了天下百姓,连各地的文人墨客也专程赶来,只为一睹老桃树的风采,写下关于“桃海神”的诗篇,让这份跨越千年的守护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流传下去。
盛会前十日,海边就已热闹得如同集市。沈家子弟们提前划分好了区域:靠近老桃树的地方,搭建了“传奇讲述台”,用于每日讲述墨尘与苏清鸢的故事及千年间百姓互助的事迹;沙滩东侧,设了“桃香工坊”,由沈家擅长做点心的子弟带领百姓,一起制作各种桃花点心;西侧则是“文墨台”,供文人墨客题诗作画;最外侧,还搭起了临时的驿站,为远道而来的百姓提供住宿与茶水。
沈守仁的儿子沈承桃,此时正带着族中子弟,在“传奇讲述台”旁整理道具。他今年二十四岁,不仅继承了沈家世代守护百姓的责任,还熟读诗书,能将千年间的故事讲得生动鲜活。他手中拿着一套手工制作的人偶,分别是墨尘、苏清鸢,以及沈家历代守护者的模样,人偶的服饰、道具都依照古籍记载制作,墨尘的人偶手持迷你青云剑,苏清鸢的人偶身后垂着九条雪白的九尾,细节满满。
“承桃哥,这苏清鸢奶奶的人偶,九尾做得真精致啊!”族中子弟沈小棠,捧着苏清鸢的人偶,忍不住赞叹道。她是族中最擅长女红的姑娘,这次的人偶服饰,便是由她带领姑娘们缝制的。
沈承桃笑着点头:“这九尾的布料,是用老桃树的树皮纤维织成的,还泡过晨露和桃花酒,摸起来格外柔软,也带着桃花的香气。前几日我试穿墨尘爷爷的人偶服饰时,还感受到了淡淡的灵气呢,想必是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也在为这场盛会开心。”
沈小棠闻言,将人偶凑近鼻尖闻了闻,果然闻到了清新的桃花香,眼中满是惊喜:“真的有香气!承桃哥,明日盛会开始,我们用这人偶演故事,百姓们肯定会喜欢的。”
沈承桃应了一声,又拿起一本《桃海神传奇演绎》,这是他根据《桃海神传奇全本》改编的演绎剧本,选取了“墨尘救苏清鸢”“两人联手斩章鱼妖”“引灵治水”“桃海节传艺”四个经典片段,既能展现墨尘与苏清鸢的传奇,又能体现守护精神的传承。他仔细核对了剧本中的细节,确保每一个情节都符合古籍记载,不偏离“善良、正义、守护”的核心。
与此同时,“桃香工坊”里也一片忙碌。沈承桃的妹妹沈若桃,正带着百姓们制作“千年桃香糕”——这是为了此次盛会特意研发的点心,融合了千年间各地桃花点心的特色,不仅要用海边的晨露、老桃树的桃花干,还要加入江南的桂花蜜、中原的红枣泥、岭南的荔枝肉,经过九道工序才能制成。
“大家注意,晨露要慢慢倒入米粉中,搅拌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这样做出来的桃花糕才够软糯。”沈若桃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她身边围着十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姑娘,都认真地跟着学习。
来自中原的张大爷,一边搅拌米粉糊,一边笑着说:“我活了六十岁,还是第一次做桃花糕。在家时,我常听孙子讲桃海神的故事,这次特意带着孙子来,既能祭拜桃海神,又能学做桃花糕,回去后做给家人尝尝,也让他们感受一下这份心意。”
沈若桃笑着回应:“张大爷,做桃花糕最重要的就是心意,您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做,味道肯定特别好。等会儿蒸好后,您可以先给孙子尝一块,听听他的评价。”
张大爷的孙子张小宝,今年八岁,正蹲在一旁,帮着捡拾桃花干。他听到两人的对话,立刻抬起头,笑着说:“爷爷做的桃花糕,肯定是最好吃的!等回去后,我还要把桃海神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让他们也知道,要做善良的人,学会守护别人。”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工坊里的气氛格外温馨。大家一边做着桃花糕,一边分享着各自家乡的故事,有人说家乡的老人常年照顾孤寡老人,有人说家乡的年轻人自发组织救援队,帮助遇到困难的人,每一个故事,都与墨尘、苏清鸢的精神相契合,让“守护”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然扎根。
次日清晨,“千年桃海盛会”正式拉开帷幕。天刚亮,海边就已挤满了百姓,大家穿着整洁的衣裳,脸上带着笑容,有序地朝着各个区域走去。沈承桃带着族中子弟,率先在“传奇讲述台”开始演绎故事。当“墨尘救苏清鸢”的片段上演时,人偶在沈承桃等人的操控下,动作灵动,配合着他生动的讲解,百姓们都看得入了迷,时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当演到“引灵治水”时,台下的百姓们纷纷鼓掌,眼中满是敬佩,不少经历过洪水的老人,还红了眼眶,想起了当年被守护的时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亮后不遇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亮后不遇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