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守安带着孩子们在海边讲述墨尘与苏清鸢传奇的第三年,江南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桃海节”。这节日是百姓们自发设立的,定在每年春日桃花盛放之时,既是为了祭拜“桃海神”,也是为了庆祝丰收、祈福安康。而今年的桃海节,沈家更是提前三个月便开始筹备——沈守安决定在海边的老桃树下,举办一场“桃香宴”,邀请江南各地的百姓前来,一同品尝桃花糕、桃花酒,聆听墨尘与苏清鸢的故事,让这份守护与温暖,传遍更多地方。
桃海节前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海边就热闹了起来。沈家的子弟们早早地赶到了小屋前,有的在老桃树下搭建简易的棚子,棚子上挂满了粉色的桃花串,随风摇曳;有的则在沙滩上平整场地,摆放石桌石凳,石桌上铺着素色的布巾,准备用来摆放食物;还有的则提着竹篮,采摘老桃树上的新鲜桃花,为制作桃香宴的食材做准备。
沈守安的女儿沈若桃,今年刚满十六岁,眉眼如画,性子温婉,最是擅长做桃花糕——她从小跟着祖母学习,不仅掌握了苏清鸢传下的“晨露桃花糕”做法,还在其中加入了江南的桂花蜜,让桃花糕的口感愈发清甜。此时,她正带着几个同龄的姑娘,在小屋的灶台前忙碌着。
“若桃妹妹,晨露真的要这么早去收集吗?”跟着帮忙的姑娘李阿妹,揉着有些发酸的胳膊问道。为了收集海边的晨露,她们凌晨四点就起床了,拿着小小的瓷碗,在老桃树的叶片上小心翼翼地承接,直到太阳升起才停下,每个人的瓷碗里都装着满满的晨露。
沈若桃笑着点头,手中的木勺不停搅动着米粉糊:“是啊,阿妹姐。祖母说,苏清鸢奶奶当年做桃花糕,最讲究的就是这晨露。海边的晨露沾着大海的灵气,还带着桃花的清香,用它来和米粉,做出来的桃花糕才够软糯香甜。”她说着,将收集来的晨露缓缓倒入米粉糊中,瞬间,一股淡淡的桃花香混合着米香飘散开来,引得灶台边的姑娘们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不远处的沙滩上,沈守安正带着族中的青壮年,整理百姓们送来的食材。有从江南各地运来的新鲜米粮、蜂蜜、桂花,还有海边百姓捕来的鲜鱼、活虾,甚至还有山里的村民送来的野果、菌类。“守安大哥,今年的桃海节,来的百姓怕是要比去年多一倍呢!”负责登记食材的沈家村村民沈老栓,一边清点着手中的账本,一边笑着说道,“昨天还有邻县的百姓托人来问,能不能提前来海边,想看看老桃树,尝尝若桃姑娘做的桃花糕。”
沈守安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老桃树:“这老桃树是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的化身,桃香宴也是为了传承他们的心意,来的百姓越多,这份温暖就传得越远。大家再加把劲,务必让每一位来的百姓,都能吃上好东西,听好故事。”
众人齐声应和,手中的活计干得愈发麻利。临近中午时,桃香宴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老桃树下的棚子下,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张石桌,每张桌上都放着一碟桃花糕、一壶桃花酒,还有一盘盘新鲜的海鲜、野果;沙滩上,几个简易的灶台已经支起,锅里炖着鲜美的鱼汤,烤着肥嫩的海虾,香气飘出数里,引得远处的百姓们纷纷朝着海边赶来。
午后时分,海边已经挤满了人。男女老少穿着整洁的衣裳,脸上带着笑容,有的围坐在石桌旁,品尝着桃花糕和桃花酒;有的围着老桃树,听沈家的长辈讲述墨尘与苏清鸢的故事;还有的带着孩子在沙滩上玩耍,捡贝壳、堆沙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沈若桃端着一盘刚做好的桃花糕,穿梭在人群中,给没有分到糕点的老人和孩子递上一块。“张奶奶,您尝尝今年的桃花糕,我加了点桂花蜜,您看看合不合口味。”她走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面前,笑着递上一块桃花糕。
张奶奶接过桃花糕,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着,眼中满是怀念:“好吃,好吃啊!这味道,和我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那时候,我还见过苏清鸢姑娘呢,她长得可好看了,还亲手给我递过桃花糕。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还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味道。”
沈若桃听着,眼中满是欣喜:“张奶奶,您见过苏清鸢奶奶吗?您能给我讲讲她的样子吗?”
张奶奶点了点头,拉着沈若桃的手,坐在石凳上,缓缓说道:“那时候我才五岁,跟着爹娘来海边祭拜。苏清鸢姑娘穿着月白色的裙子,身后有九条雪白的尾巴,笑起来特别温柔。她看到我盯着桃花糕看,就拿了一块递给我,还摸了摸我的头,说‘小姑娘,要好好长大,以后也要做个善良的人’。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着她的话呢。”
沈若桃听得入了迷,心中对苏清鸢的敬佩愈发深厚。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桃花糕的做法传承下去,把苏清鸢的教诲记在心里,做一个善良、温暖的人,守护好身边的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亮后不遇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亮后不遇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