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集:项目启动,竟是故人
周六上午的阳光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窗,落在沈清漪面前的文创手册上。手册里印着老城区的青砖灰瓦,还有手绘的街景图案 —— 这是江总的公司 “城记文创” 的代表作,他们之前做过老街区的文创笔记本、帆布袋,现在想拓展到家居领域,跟 “时光” 合作做 “城记?时光” 系列,把老城区的元素印在家具上。
江总刚走进咖啡馆,就笑着伸出手:“陈总监,久等了。这位就是沈设计师吧?之前听你说沈设计师很有想法,今天一见,果然年轻有为。”
沈清漪连忙站起身握手,江总的手很宽厚,握起来很有力。坐下后,江总把一份厚厚的需求文档推过来:“我们想做三款核心产品:一款老街区图案的衣柜,一款青砖纹理的茶几,还有一款手绘街景的书架。目标客群是 25-35 岁的城市白领,他们对老城区有情怀,又喜欢有设计感的家居。”
陈总监翻开需求文档,指着其中一页:“江总,老街区的图案版权没问题吧?我们之前听说,顾氏去年也想跟你们合作,最后没谈成,是不是因为版权问题?”
提到顾氏,江总的脸色沉了一下:“不是版权问题,是顾辰太霸道。去年他跟我们谈合作,要求我们只能跟顾氏合作,不能再跟其他家居品牌合作,还说要是不同意,就断我们的文创材料供应链。我们做文创的,讲究的是多元合作,哪能被他绑死?最后就没谈成。”
沈清漪握着咖啡杯的手指紧了紧 —— 她没想到顾辰会这么强势,连文创公司的合作都要搞垄断。她低头翻着需求文档,突然看到一张老街区的照片,照片里的巷子很熟悉 —— 这是她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后来拆迁了,没想到江总的公司把它做成了文创图案。
“江总,这张照片里的巷子,是不是城南的梨花巷?” 沈清漪忍不住问。
江总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是啊!沈设计师也知道梨花巷?那可是我们市最老的巷子之一,去年拆迁前,我们特意拍了很多照片,做成了文创产品。没想到沈设计师也有情怀。”
“我小时候在梨花巷住过,住了十几年。” 沈清漪的心里泛起一阵暖意,“那时候巷口有个卖糖人的老爷爷,我每天放学都要去买一个。”
“巧了!” 江总从包里拿出一个糖人造型的钥匙扣,递给她,“这是我们做的梨花巷系列文创,送给你做纪念。其实这次跟‘时光’合作,也是想通过家具,让更多人记得这些老街区 —— 现在城市发展太快,很多老地方都拆了,要是能把它们的样子留在家具上,也算是一种传承。”
陈总监看着两人聊得投机,笑着说:“看来你们很有共同话题。沈设计师,接下来‘城记?时光’系列的设计,就以你为主,江总的需求你多跟,有问题随时沟通。”
“好。” 沈清漪接过钥匙扣,糖人造型的塑料外壳还带着温度,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的时光。
下午,她跟着陈总监去了 “城记文创” 的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满了老街区的模型、手绘稿,还有已经做出的文创样品 —— 有印着梨花巷图案的笔记本,有青砖纹理的鼠标垫,还有手绘街景的帆布包。江总拿起一个帆布包:“沈设计师,你看这个街景图案,我们想把它印在书架的侧面,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你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沈清漪接过帆布包,看着上面的手绘街景 —— 巷子口的老槐树、墙角的青苔、门口的石狮子,细节很丰富。她突然想到:“要是把街景图案做成可更换的贴纸呢?用户买了书架,要是想换图案,直接换贴纸就行,不用换整个书架,既省钱又环保。而且,还能推出不同老街区的贴纸,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比如喜欢梨花巷的就选梨花巷,喜欢鼓楼街的就选鼓楼街。”
江总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可更换贴纸,既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能降低成本 —— 我们之前还担心图案太固定,用户会腻。沈设计师,你这个思路,比我们之前想的还周全。”
陈总监也点了点头:“可更换贴纸的成本不高,供应链也能做,这个方案可行。沈清漪,你回去后把这个思路写进设计方案里,再补充一下贴纸的材质、尺寸,下周三我们跟江总碰一下。”
离开工作室时,江总送了沈清漪一套梨花巷的文创相册:“这里面有很多梨花巷拆迁前的照片,你可以留着做纪念。以后‘城记?时光’系列的设计,还要多麻烦你。”
沈清漪抱着相册,心里满是感动。她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个核心项目,竟然能跟小时候住过的老街区有关,而且客户还是个懂情怀、尊重设计的人。她坐在公交上,翻着相册里的照片,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委屈和困难,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幸运。
可这份幸运没持续多久。周日晚上,她正在家里修改设计方案,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嘲讽:“清漪,听说你最近跟‘城记文创’的江总走得很近?还帮他做家居设计?你是不是忘了,江总是顾氏的竞争对手,你这么做,就不怕我不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总裁离婚,您错估了您的丈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总裁离婚,您错估了您的丈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