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建议安全、寻常,甚至源于马皇后的照顾,丝毫不会引人怀疑,却又确实能起到作用。
他将绝大部分精力,重新投入了对这个时代医学体系的深入学习中。他发现,只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个体系的逻辑和局限,才能更好地伪装和融入,才能更精准地将未来的知识“翻译”成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他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让刘纯都暗自咋舌,许多艰深的医理,他往往能一点就透,甚至提出些让刘纯都需沉思良久的问题。
这种飞速的、沉静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破绽。只是这个破绽,被掩藏在了浩如烟海的医典和日复一日的“正常”生活之下。
这一日,秋高气爽,阳光正好。朱元璋难得有了闲情,召了几位皇子一同在御花园中散步,考较功课,也顺便松缓一下连日来的紧张情绪。
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都在列。朱标依旧是温文尔雅,对答如流;朱樉、朱棡略显平庸,但也算规矩;朱棣则显露出勃勃英气,对兵事戎马兴趣浓厚,言语间已初露锋芒。
轮到朱橚时,朱元璋并未考他经史,而是随意指着一株开得正盛的菊花,问道:“老五,朕听说你近日读医书颇有心得。你看这菊花,可能入药?有何功效啊?”
问题简单,近乎闲聊。
朱橚抬起小脸,看了看那菊花,不假思索地答道:“回父皇,菊花性微寒,味甘苦,能散风热,平肝明目。可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若是与枸杞同煎,长久服用,可益寿延年。”回答得中规中矩,完全是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
朱元璋点了点头,似乎还算满意,却又冷不丁地追问了一句:“哦?那若是用于防治方才过去的那场疫病,可能用得?”
这个问题就有些刁钻和敏感了。疫情刚过,余悸未消,此时谈论,极易触动神经。
朱标微微蹙眉,觉得父皇此问有些为难幼弟。朱棣也瞥了朱橚一眼,带着一丝看热闹的意味。
朱橚心中警兆顿生,脸上却露出认真思考的神情,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菊花……怕是力有未逮。那疫病凶猛,如同燎原大火,菊花至多也就像……像一滴清凉的露水,浇上去,‘嗤’一下就没啦,不管用的。还是得用大黄、黄连那样厉害的药材,像泼大水一样才行。”
他用孩童的比喻,将问题轻松化解,既回答了问题,又隐晦地赞美了太医院用药的“厉害”,同时还再次强调了自己“不懂”疫情防治,只知道药材的简单属性。
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仿佛被儿子的童言童语逗乐了。朱标也松了口气,露出温和的笑容。朱棣撇撇嘴,似乎觉得无趣。
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在那笑声之下,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刚刚完成了一次无声的扫描。
扫描的结果,依旧是:深不见底。
这个儿子,要么是真纯粹,要么,就是伪装到了骨子里。
笑声渐歇,朱元璋拍了拍朱橚的肩膀,语气轻松:“说得有趣。看来我儿于医道一途,确实颇有天赋。好好学,将来或可成一良医。”
他不再多看朱橚,转身与其他儿子继续说话。
秋日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朱橚却觉得后颈微微发凉。
父皇的那句“良医”,听起来像是随口鼓励,但他却听出了其中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的界定。
良医,便是医者。而医者,非政客,非野心家。
这是提醒,也是警告。
疫情这场风暴似乎过去了,但他知道,自己头顶的天空,从未真正放晴。另一场更加隐秘、更加凶险的风暴,或许正在那看似湛蓝的天际线处,悄然积聚着乌云。
(第四十四章 完)
喜欢洪武:医圣朱橚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洪武:医圣朱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