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在澳门混迹日久,凭借着那半通不通的混合语言、无所畏惧的社交牛逼症,以及时不时拿出的“奇技淫巧”,居然也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姓林的中国商人,林老板,专门与葡萄牙人做丝绸和瓷器生意,思想相对开明,不像其他商人那样对西方人充满排斥。
林老板之所以愿意结交马骥,一方面是觉得马骥懂些“番语”,关键时刻能当半个通事用;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马骥这个人言行有趣,能给沉闷的生意往来增添些乐趣。这日,林老板为了答谢几位重要的葡萄牙生意伙伴,特意在家中设宴,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竟然把马骥这个“趣人”也请了去,大概是想让宴会气氛更活跃些。
马骥接到邀请,欣然应允。他早就想体验一下中西合璧的宴席是什么样子,正好趁机蹭一顿大餐,顺便看看西方人的餐桌礼仪,也向他们展示一下“天朝”的饮食文化。
林老板的宅院是中西合璧的风格,既有中式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又有西式的花园草坪、石质雕塑。宴会设在宅院西侧的餐厅里,布置得颇为奢华,但也有些尴尬——一张巨大的红木圆桌,上面既摆着中式的青花瓷碗、象牙筷子、紫砂茶杯,也摆着西式的银质刀叉、白色瓷盘和高脚玻璃杯。两种截然不同的餐具摆在一起,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却也恰好反映了澳门这个地方的文化交融。
赴宴的客人陆续抵达。除了主人林老板和几位中国陪客(其中包括一位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迂腐的老学究张老先生),还有三位葡萄牙商人和他们的女伴——一位是金发碧眼、穿着华丽撑裙的葡萄牙女子,名叫索菲亚;两位是肤色白皙、五官精致的混血女子,名叫安娜和露西亚。马骥和麦神父作为“文化桥梁”,也被邀请在列。
宴会伊始,双方客气地寒暄。林老板用生硬的葡萄牙语夹杂着官话,向葡萄牙商人表达欢迎;葡萄牙商人则用同样生硬的官话回应,时不时还需要麦神父在一旁补充翻译。马骥自觉肩负“促进中西交流”的重任,异常活跃,用他那独特的混合语和夸张的手势,在两边来回搭话,一会儿给中国客人介绍葡萄牙商人的来历,一会儿又给葡萄牙商人解释中国的礼仪习俗,忙得不亦乐乎。
“这位是席尔瓦先生,佛郎机国着名的商人,主要经营香料和丝绸生意!”马骥指着一位身材微胖、留着棕色卷发的葡萄牙商人,对中国陪客们介绍道。
“这位是张老先生,我们大明的饱学之士,学识渊博!”他又指着那位老学究,对葡萄牙商人们说道,还用英语补充了一句:“Mr. Zhang is a great scholar in our country!”
张老先生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拱手示意,嘴里说着:“不敢当,不敢当!”
葡萄牙商人们也纷纷点头致意,虽然没完全听懂,但大致明白了意思。
寒暄过后,宴席正式开始。仆人陆续端上菜肴,先是几道中式冷盘——酱牛肉、卤鸡爪、凉拌海蜇、拍黄瓜,色彩鲜艳,香气扑鼻。这些菜肴都用中式瓷碗盛放,配套的是象牙筷子。
葡萄牙商人们看着眼前的筷子,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用刀叉,对这两根细长的木条毫无头绪。席尔瓦先生拿起筷子,笨拙地夹了一下酱牛肉,结果牛肉没夹住,反而掉在了桌上,引得众人一阵窃笑。索菲亚女士更是直接放弃,拿着筷子在手里摆弄着,像是在玩一件新奇的玩具。
马骥看着着急,忍不住上前“指导”:“Mr. Silva, like this! Hold it like a bird… no, like a writing brush!(席尔瓦先生,像这样!像拿一只鸟……不,像拿一支毛笔!)”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正确的握筷姿势,手指灵活地夹起一块酱牛肉,得意地展示给席尔瓦看。
席尔瓦先生学着他的样子,笨拙地握住筷子,尝试了好几次,终于勉强夹住了一小块牛肉,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Good! Very good!(好!非常好!)”
马骥又转向索菲亚女士,耐心地教她握筷:“Ms. Sofia, fingers… here and here!(索菲亚女士,手指……放在这里和这里!)”他一边说,一边轻轻调整索菲亚的手指姿势。索菲亚女士学得很认真,但筷子依旧不听使唤,夹了几次都没成功,反而把凉拌海蜇弄得到处都是,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了句葡萄牙语,大意是“这太难了”。
林老板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只好让仆人给葡萄牙商人们换上刀叉。
接下来上的是中式小炒——宫保鸡丁、清炒虾仁、鱼香肉丝、蒜蓉时蔬。这些菜肴色香味俱全,葡萄牙商人们用刀叉吃得津津有味,虽然动作依旧有些笨拙,时不时会用刀叉把盘子刮得“吱呀”作响,让中国陪客们有些不适,但总体还算顺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